1 / 4
文档名称:

枣儿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枣儿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tmm958758 2019/7/2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枣儿教学设计.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枣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小品剧情。2、了解小品的基本结构和基础知识。3、通过语言赏析把握剧中的人物形象。4、了解戏剧小品中的象征手法的作用。5、通过阅读使学生更加珍惜亲情,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亲情。教学重难点1、学****小品知识,学****阅读、赏析小品剧本。2、把握剧中人物的形象情感。3、理解“枣儿”的多重象征意义。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设计用一树小枣,直接导入课题。二、作者简介孙鸿,靖江戏剧小品作家。《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获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并囊括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初读剧本,把握情节枣儿留给几个人吃?明确:留给三个人吃。老人留给儿子吃。男孩留给爸爸吃。老人留给男孩吃。老人讲了儿子“枣儿”的几件事?明确:讲了三件事。(1)名字的来历。(2)摘枣撒尿。(3)撒尿为枣树施肥。老人回忆了和枣儿相关的几件事?明确:回忆了三件事。(1)枣树的来历。(2)枣儿吓跑日本人。(3)枣儿灾荒中救命。全班交流,讨论,老师补充并明确。概括剧情: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教师总结:“三”:剧本情节可以概括为“三个三”。“二”:只有老人和男孩两个出场人物。一”:地点在乡村的一颗枣树下。小结:《枣儿》是一个话剧小品。全剧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同时揭示小品的特点:人物少,情节简单,场景集中。三、朗读课文,体会人物1、分角色朗读课文。2、在朗读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1)全剧有几个人物?全剧共有四个人物。两位出场:老人和男孩;两位未出场:老人的儿子,男孩的父亲。(2)关于老人和男孩的形象两个“留守形象”,“留守”在乡村的老人和孩子。老人思念儿子,男孩思念父亲。老人的儿子在外面闯荡少有回来,男孩的父亲在城里另建新的家庭。而这两个人什么时候能回来,我们谁也不知道。老人和男孩都在盼望着。(3)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老人的儿子,不再像老一辈那样。终身不离乡土,而是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于外面的世界;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而定居于城里,抛弃了旧家而另成新家。这两个人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社会的变化。(4)人物形象总结老人:老一辈的农民形象:辛勤劳作,热爱家乡,关爱下一代,念旧而又传统,对生活不失希望。男孩: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纯真可爱,好奇而又懂事。研讨探究,突破难点“枣儿”象征着什么?这部作品的主题是什么?(1)象征:就是托意于物,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抽象事物和思想感情。全剧运用了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2)主题分析剧中写的是老人和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