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农村地区常见虚假继承公证的识别与防范.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村地区常见虚假继承公证的识别与防范.doc

上传人:雾里看花 2019/7/2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村地区常见虚假继承公证的识别与防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村地区常见虚假继承公证的识别与防范-法律农村地区常见虚假继承公证的识别与防范 文/刘永富虚假公证问题由来已久,以往的研究较多地关注物质财富集中的城镇地区,忽视了对广大农村的研究。而农村无论是在人口数量,还是地域面积上都超过城镇地区。况且从全国公证机构名录中可见:县级公证机构从数量上占据了总量的绝大部分,它们主要设置在广大农村人口分布的地区,广大农民成为县级公证机构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从云南省晋宁县公证处历年办证数量上看,继承公证成为农村地区办证数量最多的公证,近年来虚假继承公证问题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也为研究农村地区虚假继承公证提供了样本条件。故本文将结合该处实践,以农村地区为样本,研究常见虚假继承公证的识别与防范问题。一、问题的由来为什么农村地区虚假继承公证问题近几年来日益突出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农村物质财富的累积需要一定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前,农村地区温饱问题都还没有完全解决,农民手中基本没有什么剩余产品,更谈不上更多的物质财富,也就无所谓遗产的继承公证。改革开放以后,农民把剩余农产品通过商品交换逐步积累起个人物质财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部分人通过“打工”先富起来后,利用初始积累的财富,通过勤劳致富、兴办乡镇企业等进一步积累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带动了农村其他人共同致富,也使得他们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主要的表现形式如:存款,房产等。进入21世纪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步入老年,基于根深蒂固的封建社会“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以及“子承父业”的农村风俗习惯的影响,他们把如何分配财产作为心头大事。由于他们大部分人文化水平都不高,同时又担心过早地明确自己财产将来的分配,使得赡养问题无法解决,所以这些老人大多没有在生前解决好其遗产的归属问题。随着这些老年人的逐年去世,公证机构办理继承公证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农村传统的熟人社会正在被打破。(1)农村传统的生产力低下,所以农业生产需要多人共同完成。随着农业机械化,特别是小型精细化的农耕机械的推广,原来需要多人同时劳作才能完成的农业生产,现在只需要少量的人就能够完成。(2)农村与城市的地理界限曰益模糊。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涌入,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出现了大量的城中村,农民失地逐渐转变为市民,但是在他们的眼中城市和农村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3)农村的传统思想受到冲击。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养老机构纷纷出现,农村中的父辈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另外,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要求继承财产的比例也逐年上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硬币的另一面:女性要求继承财产的比例增加,男性则会出于“嫡长子继承制”的农村传统风俗,与女性争夺遗产,通过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办理虚假继承公证,损害女性的继承权。二、常见的虚假继承公证1、冒名顶替。此类虚假继承公证中往往由冒名者顶替真正的继承人,以达到独占遗产或其他目的。在善意的冒名顶替中,真正的继承人对继承遗产的事项及被冒名都是明知的,有时甚至是主动要求被冒名。在恶意的冒名顶替中,往往是其他继承人通过盗取等非常手段取得真正继承人的身份证件,雇佣并指使冒名者顶替真正的继承人,以达到独占遗产的目的,真正的继承人对此却一无所知。2、虚假陈述。从我处办理农村地区继承公证的实践看,虚构、编造事实的积极主动型很少,隐瞒、遗漏事实的消极被动型占据了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