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北川大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管理北川大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陈淑娟据史料记载,大禹生于北川,是中华民族继炎黄二帝之后的又一人文始祖。他将毕生心血倾注于为民造福,他治理水患、平定九州、建立夏王朝,利在千秋,功德无量。北川将通过打造中国大禹文化之乡,塑造“大禹故里,文化北川”的区域形象,使大禹文化成为北川的特色文化旅游名片,带动北川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北川大禹文化简介(一)大禹文化内涵在中国人的骨子里,有一种传统观念就是为家乡增光添彩。因此,总会想到和历史上的名人扯上那么一点关系,进而利用名人效应发展经济,实可谓:“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纵使很多地方,即使与名人无关,也会想方设法地区争。就拿大禹出生地来说,据笔者了解到的,就有“北川说”、“茂县说”、“陕西石泉说”等等,而关于大于埋葬处就有三处,包括:北川、陕西旬阳、会稽。绵阳民俗学家蒋志先生认为,这是仰慕先圣先贤,增饰乡辉的情感所产生的现象,对这种情感不可厚非,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大禹文化现象。笔者认为:大禹文化的内涵可分三个层次:1、物质层面文化。具体即是指与大禹文化相关的景观,即能够眼睛看得见的,手摸得着的,用心能感受得到的。包括有:有关大禹的遗迹,遗物,如“禹穴”、“禹迹”、“禹陵”。后代纪念大禹的建筑,如禹王宫、大禹纪念馆、禹王台;以及后人为大禹塑的雕像;还包括历史保存下来的有关大禹的绘画、碑刻、书法等。2、制度和行为文化。如北川地区祭祀大禹的礼仪祭奠制度,民间百姓崇拜大禹的风俗习惯等。3、指精神文化层。即大禹文化精神。包括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有关大禹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人生观等。如相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回的传说故事;有关大禹的戏剧、电视、电影等等。这是大禹文化中最高级、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二)北川的大禹文化《墨子》言“禹产于昆石,启生于石”,大禹与夏启父子皆为“石夷”。“石夷”一般指西蜀羌乡之人,即后世所称之羌族。羌族以白石为图腾,形成白石崇拜,古称“石夷”。至今,北川地区依然流行白石崇拜,家家户户老人坟前,家家户户房屋屋顶等地方都放有大块白石。这不得不得说,就是大禹文化中所流传下来的行为文化层。“禹生石纽”之“石”,也是一种石头崇拜反映。相传孟子也曾说“禹兴西羌”。目前,大禹出生地既有汶川之说,也有北川之说。尽管大禹的出生地在学术界存在着争论,但作为大禹文化现象早已在北川客观存在着。诚如谭继和2008年《禹生石纽简论》中所辨:1、禹生石纽是个文化问题,不是历史问题。2、石纽不可确指,汶(岷)山范围内,皆可为夏禹出生纪念地。3、作为大禹出生地,很大程度上只是后人文化心理所折射出的一种眼光在认知。北川的遗产景色和文化传承要胜出一些,但这只是大禹出生纪念地的首选地,并不排斥其他几处就不是大禹出生纪念地。大禹在北川被尊为羌人的宗神,称为独雄菩萨或独雄大王。阴历六月初六,相传是大禹的出生日。北川地区的羌汉人民很多都要去禹庙,点香烧纸等方式祭祀他们的宗神——大禹。还有的羌汉人民还要进禹穴沟瞻仰大禹的遗迹,这已成为北川人民世世代代传承的一种风俗习惯。在北川老县城附近,还存在着许多大禹的名胜古迹,如望崇山、石纽山、誓水柱、采药山、禹穴沟、禹床等等,还有有关大禹的摩崖石刻。北川现存的有关大禹文化历史遗迹,是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名人旅游资源。再加上大禹湖、禹穴沟、石纽山等地方不仅文化底蕴丰厚,而且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