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血液透析护理操作过程中的风险管理.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血液透析护理操作过程中的风险管理.doc

上传人:drp539606 2019/7/3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血液透析护理操作过程中的风险管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在医疗、治疗和护理活动中都会有风险;人为或系统因素也会增加风险;病人的行为也是构成医疗风险的主要因素。因此,要重视护理风险管理,以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一血液透析护理操作过程中病人的风险1凝血常见原因有抗凝剂用量过小或高凝状态病人。在护士操作过程中引起凝血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抗凝剂设定错误。(2)循管时透析器内残留气体引起可引起透析器凝血(3)静脉壶、动脉壶内有气泡引起血凝块。(4)血流量不佳引起凝血。留取血标本或冲洗透析器检查是否有凝血后忘记将血流量调高。(5)输血或输液时液体滴空进空气引起透析器凝血。2出血常见原因有:(1)抗凝剂用量过大,包括抗凝剂设定错误。(2)错误的穿刺方法将内瘘打成血管瘤,血管瘤壁较薄,穿刺时穿刺点易渗血。(3)穿刺失败引起巨大血肿。(4)静脉端穿刺的血管管壁较薄较脆时,过快速度将血流量调高引起血管爆裂。3漏血常见原因有:(1)泵管破裂、动静脉管路与透析器及穿刺针连接不紧密、管路分支与机器连接不紧密。(2)穿刺针固定不妥引起针头滑脱。(3)回血时错拔静脉针。(4)透析器破膜。常见的是静脉端突然发生堵塞,如静脉端夹子忘记打开,导致静脉压急剧增高,引起跨膜压过高,发生透析器破膜。4溶血常见原因有:(1)在透析过程中输入异型血。(2)复用透析器和管路中残留消毒液。(3)透析器内灭菌水未排出引起细胞膜内外渗透压差。5空气栓塞常见原因有:(1)静脉管路内空气未排尽。(2)泵管方向装反,导致动脉管路内的空气进入人体。(3)动脉管路与穿刺针连接不紧密。(4)泵前侧管夹子未夹住或产品质量问题漏气。(5)输液后未及时关闭输液处夹子,使空气进入透析器。(6)回血时注意力不集中,未及时关闭静脉端夹子和血泵致使空气进入人体。6感染常见原因有:(1)护士在操作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使透析器械污染而引起医源性感染,出现发热反应。(2)穿刺之前消毒不严格导致内瘘皮肤感染和血管炎。二血液透析护理操作过程中护士的风险1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危险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刺伤本身,且刺伤后存在发生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危险性。在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常常要为患者进行穿刺、注射、输血等操作,因此,针刺伤成为血液净化中心护士的一个严重的职业性健康问题。据报道,%。因护士使用针头的机会最多,全世界每年约有100万意外针刺伤。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而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这些疾病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被携带HBV针头刺伤而发生乙肝危险性为20%。1981年---1993年美国发现的30万艾滋病病人中,已有20万人死亡,其中6%是医务工作者,护士占63%。其主要原因有:(1)护士操作不熟练;(2)操作集中,时间紧张,忙中失误;(3)穿刺时未戴手套;(4)由于止血带扎的太紧或患者血压太高,血液直接污染护士手,或者飞溅入眼睛。所以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