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方言与方言词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本文探讨了方言和方言词的界定,指出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分支,它有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两种变体形式,而不是仅仅指地域方言;方言词也有地域方言词与社会方言词之分。关键词:方言地域方言社会方言方言词语言学界对于方言与方言词的论述有很多,对于方言和方言词的划分与界定,说法也不尽相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方言与方言词在概念和范围上的界定也有所体会,在此作简要说明,以供大家参考。一、方言高名凯、石安石认为:“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地方接触;是某个社会内某一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有它自己的特点;它是由于一个社会内各地区不完全分化或是几个社会间不完全的统一而造成的。”[1](p220) 邢公畹认为:“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它是语言分化的一种结果。”[2](p211) 黄伯荣、廖序东认为:“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5](p2) 邵敬敏认为:“现代汉语的变体形式有:(一)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二)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现代汉语的方言也就是它的地域变体。”[4](p4) 叶蜚声、徐通锵认为:“语言由于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形成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在汉语中俗称‘话’。”[6](p180) 胡明扬则认为:“社会的地域分化会导致语言的地域分化,在一种语言的内部形成不同的地域方言;社会的社群分化会导致语言的社群分化,在一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形成不同的社会方言。”[3](p280) 以上论述中,有些学者认为方言就是地域方言的简称,如高名凯-石安石先生、邢公畹先生、黄伯荣-廖序东先生、邵敬敏先生。他们忽略了社会方言,或者说把方言同地域方言画等号,割裂了方言与社会方言的关系。如下图: 语言的分化→①方言—地域方言②社会方言我们赞同叶蜚声-徐通锵先生、胡明扬先生的论述,即把因地域分化形成的语言变体形式称为地域方言,因社会分化形成的语言变体形式称为社会方言。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方言不应仅指狭义上的全民语言的地域分支,它还涵盖社会因素,诸如言语社团中成员的年龄、性别、职业、身份、地位、阶层等因素,也就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因此谈到方言,第一层面应把地域方言与社会方言相区别开来,即方言不仅指地域方言,也包括社会方言。如下图: 语言的分化→方言→(1)地域方言—语言的地域分化(如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区) (2)社会方言—语言的社群分化(如阶层用语、行业用语) 二、方言词“普通话不断从各方言中吸取有用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如‘名堂、把戏、瘪三、二流子、搞’等。这些方言词都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普通话中没有相当的词来表示,所以被吸收了进来。有些词是表示方言地区特有事物的,如‘椰子、青稞、槟榔’等,则不应看作方言词”[5](p307)。按照黄、廖二位先生的观点,所谓方言词就是指已进入普通话系统被社会成员广泛使用的、地域方言色彩已不明显的那些词。而只在某一方言地区内使用的没有进入普通话系统的词不是方言词。那么,只在方言地区特有的、没有进入普通话的这类词我们不把它们视为方言词,又如何来区分它们呢? 邵敬敏先生把方言词分为“普用方言词”和“一般方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