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叟”字群研究-汉语言文学“叟”字群研究 李雨飒摘要: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对《汉语大字典》中“叟”字群的形声字进行系联,通过义训、声训、形训和文献统计的方法,识别“叟”字的本义是“老”,引申义有“搜索”和“小、隐”之义。在“叟”字群中,声符兼义的字居多。最后,探讨了“叟”字群语义的发展。关键词 :“叟”字群本义引申义一、“叟”字历时语义考察在甲骨文中,“叟”常见于武丁卜辞中。郭沫若释为“栽”,叶玉森释为“蔻”,胡厚宣释为“仆”,张政良则释为“隶”。这些考释目前都没有被普遍接受。对于“叟”的本义,《说文》及其相关著作都曾有过考证。[1]《说文·又部》:“叟,老也。从又,从灾。”《说文解字注·又部》:“叜,老也。方言曰,傁,长老也。东齐鲁卫之间凡尊老谓之傁。从又从灾。铉本作从又从灾。则阙者谓从又从灾之意不传也。玄应曰,又音手,手灾者衰恶也。言脉之大侯在于寸口,老人寸口脉衰。故从又从灾也。此说盖有所受之。”《说文解字今释》:“叜,老也。从又从灾。叟,年老的男人。由又、灾会意。”《说文通训定声》:“(叜)即捜之古文。从又持火,屋下索物也。会意。”借为“尊老”之称。朱骏声以为“叟”是“搜”的本字,从手持火屋下探物也。邹晓丽在《基础汉字形义释源》中讲到“古人穴居,在探测新居时持火把的人,即引路人,必是经验丰富的老年人,因为‘老马识途’之故”。故“叟”是对老人的尊称。又列举以下例子进行考证:“因为‘叟’是老人,所以年长的女子为‘嫂’;食物放久了就‘馊’了;水分在人体内滞留久了变成‘溲’(尿的本义);病久了则‘瘦’;春天在野外长久的搜捕野兽叫‘獀’;在某处查找时间长了叫’搜’。”综上所述,邹晓丽认为“叟”的本义是“对老人的尊称及时间久”的意思。郑国成在《说謏解叜》一文中论证,叜字的构形为从又持火在宀下,所以照明也,以利索物也。因此,叜字本义之关键,贵在照明功用,而非《说文》所释老义。“年老的人”和“搜索”都是其引申义,而非本义。“凡求文字之义训,与其初造字时之形体、声音相符,即求本字之谓也。”[2]黄侃认为,求得一个字的本义需要同造字初的形训与音训相一致。因此,本文从义训、声训、形训三个方面加以探讨。从上图所示“叟”字的演变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叜”是“叟”的本字。叟的本字是会意字,古人穴居,手持火烛照明。金文符号规范化,小篆进而整齐化。篆作从宀,从火,从又(手)。隶变楷作“叟”。从甲骨文“叜”字可以看出,手持火在屋内。在古代火是难以控制的危险物,一般都由经验丰富的老人操持。所以,“叟”为“老者”之义。《说文·又部》:“叟,老也。从又,从灾。”《孟子·告子下》:“固哉,高叟之为《诗》也!”“高叟”就是高老先生的意思。《墨子·非儒下》:“孔丘与其门弟子间坐,曰:夫舜见瞽叟孰然,此时天下圾乎!”“瞽叟”是桥牛的儿子,舜的父亲,妫姓。《史记·五帝本纪》谓“舜父瞽叟”。《史记正义》引孔安国曰“无目曰瞽”,后人沿袭此说,只要一提“瞽叟”这个名字就说他是个瞎老头。而且在先秦文献里,“瞽叟”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笔者对48本先秦两汉文献中的“叟”字进行了统计研究,其中“叟”作为“老人”之义出现的有44例,作为地名出现的有3例,作为象声词出现的有1例。以上统计证明,“叟”的“老人”义使用频率最高。“叟”与“傁、瞍”都属于幽部心纽上声。它们属于同源字。“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