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材分析】:《渔歌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传唱悠远。作者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渔歌子》一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情怀,读来让人分明感受到作者那种恬淡、闲适的隐土心情。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淡泊、悠然脱俗的情趣。【教学目标】:1、诵读《渔歌子》,读出词的节奏、韵味,能有感情背诵。2、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境,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能说出自己的见解。3、了解学习诗词的方法,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教学重点】:诵读出诗词的韵味。【教学难点】: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畅言交互式教学系统、简笔画剪贴图片【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组词、说句。【设计意图】课前出示剪贴图片引导进行口语训练,引导孩子们练习由图说词,由词组句、为理解诗词埋下伏笔。从而活跃课堂气氛、熟悉学生、拉近师生距离。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今天,我带来了几幅画,这每一幅画中都藏着一首我们学过的诗或词,你能看出来吗?(出示每一幅图)2、出示画面后逐一引导学生诵读每一首诗词。第一幅《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第二幅《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第三幅图《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3、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词《渔歌子》,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读课题词还有一个名字叫——长短句。【设计意图】:在复习《忆江南》、《小儿垂钓》、《江雪》中把握吟诗读词要字正腔圆、咬字清晰、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感受我国诗“诗(词)画合一”的特点。初步使学生感知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的不同感情基调。二、练读诗词,把握节奏。1、教师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按照自读要求来读这首词。2、自读结束请学生汇报读。一读读准字音;注意纠正箬笠、蓑衣,教学书写“鹭”二读读出节奏;拍手、踏歌读出节奏三读读出韵味:一二声拉长,三四声缩短。【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提出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孩子们对于诗文的感知逐步加深,为理解诗文打下基础。三、赏析词句,感悟诗境。1、一首诗有一首诗的诗眼,一首词有一首词的词眼。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一个关键的词吗?师板书“不须归”指导理解不须归的意思。2、质疑:“不必回去,不愿意回去。张志和为什么不愿意回去?”(景美)3、拿出你的笔,找一找这首词中写了哪些景物,把它圈出来。师:圈了哪些景物?4、画出之后引导同桌交流据词理解说句,引入诗的境界。景物很美,你能把这美丽的画面告诉大家吗?(指名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在黑板上贴出诗文画面。5、诗中九种景物被同学们读成了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引导用一个词形容这幅画吗?(如诗如画、诗情画意、栩栩如生)6、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把这幅画内容连成一篇美文,合作完成集体交流7、配乐诵读老师写的范文,感受诗的意境。【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