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3
文档名称:

气性坏疽.ppt

格式:ppt   大小:1,414KB   页数:6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气性坏疽.ppt

上传人:892629196 2019/7/4 文件大小:1.3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气性坏疽.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气性坏疽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根据病变范围的不同,芽孢杆菌感染分为芽孢菌性肌坏死和和芽孢菌性蜂窝织炎两类,通常所说的气性坏疽即芽孢菌性肌坏死,主要发生在肌组织广泛损伤的病人,少数发生在腹部或会阴部手术后的伤口处。:梭状芽胞杆菌梭状芽胞杆菌为革兰阳性厌氧杆菌,以产气荚膜杆菌(魏氏杆菌)、水肿杆菌和***杆菌为主要,其次为产气芽胞杆菌和溶组织杆菌等,临床上见到的气性坏疽,常是两种以上致病菌的混合感染。主要病原菌:产气荚膜杆菌特点:厌氧、无动力、能产生芽胞的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单独或成双排列,两段钝圆,芽孢大,卵圆形,位于次端,在机体内可形成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可引起厌氧性蜂窝织炎、泌尿系感染和食物中毒;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此菌具有芽胞,对***等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培养特性:非专性厌氧菌,在厌氧血琼脂平板上,经35℃,孵育6h即开始生长,24h菌落可达2~4mm,灰白色,光滑,圆形,扁平,半透明,边缘整齐,偶尔可见边缘呈锯齿状或放射状条纹的菌落。大多周围有明显溶血环。牛乳培养基有“汹涌发酵现象”。汹涌发酵现象在牛奶培养基内能分解乳糖产酸,使其中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H2和CO2),可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甚至将覆盖在培养基上的凡士林层冲到试管顶部,气势凶猛,称作“汹涌发酵”。双层溶血环内层外层双层溶血环大多数A型菌落有双层溶血环,内层是狭窄的β-溶血环,外层是较宽的半溶血环。,很少引起败血症,但大量的组织坏死和外***的吸收,可引起严重的败血症。细菌可引起组织的糖类及蛋白质的分解,糖类分解产生大量气体,蛋白质分解产生硫化氢,使伤口发生恶臭。***和毒性酶类,а-***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