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东北民族民间舞蹈研究——试论锡伯族舞蹈的艺术价值.doc

格式:doc   大小:16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东北民族民间舞蹈研究——试论锡伯族舞蹈的艺术价值.doc

上传人:一花一叶 2019/7/5 文件大小:1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东北民族民间舞蹈研究——试论锡伯族舞蹈的艺术价值.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东北民族民间舞蹈研究——试论锡伯族舞蹈的艺术价值-音乐论文东北民族民间舞蹈研究——试论锡伯族舞蹈的艺术价值 王海峰[1][1]:王海峰(1970~),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副教授。前言2015年8月2日至10日笔者带领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专项项目《东北民族民间舞蹈研究》课题组成员,约同中央民族大学和新疆艺术学院的几位专家,深入到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锡伯族自治区展开了为期9天的田野调查工作。考察调研内容主要包括舞蹈采风、学术交流、探访民间艺人等,并感同身受的体会到今昔锡伯族人民生产生活、经济状况、民族意识等发生的或多或少的变化。此外课题组成员有幸参观考察了当地的锡伯民族博物馆和我国唯一的新疆伊犁锡伯民族歌舞团,对锡伯族贝伦舞中的行礼舞、仿形舞、拍手舞等进行了观摩学****并与当地舞蹈家、舞蹈编导现场切磋舞艺。为了更好的了解锡伯民族舞蹈文化精髓,笔者带领课题组成员拜访了当地85岁高龄的锡伯民族传统乐器“顿布尔”传人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锡伯民族舞蹈传承人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学****深切感受到锡伯族舞蹈古朴、醇厚的原生态魅力。此次田野调查工作主要解开了笔者的几个疑虑,即锡伯族大西迁的原因、迁徙后人民生产生活发生的变化、民族融合是否影响了本民族的文化传承、锡伯族舞蹈的发展现状等。锡伯族系我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之一,锡伯族是由锡伯语音译而来,自西汉至清代后期才基本确立为锡伯二字。锡伯族是一支源于大兴安岭的民族,而后经历了康熙中期的“编骑南迁”和乾隆皇帝的“西迁戍边”两次大迁徙,目前确留于东北地区一部分基本被汉化的锡伯族族群和一部分将锡伯族文化保存较为完好的新疆察布查尔县锡伯族自治区。历经多次迁徙锡伯族人民的生计方式由山林渔猎文化向游猎畜牧文化再到农耕畜牧文化不断转变,这表明了锡伯族民族意识和进取精神的高度统一,同时也证明了该民族集体意识的坚固、强悍。锡伯族现有人口约近19万,其中2万人口聚居在新疆伊犁锡伯族自治县,他们尚完整的保留着本民族的文字和语言和宗教信仰,因此对于民族文化传承方面较有优势,虽然在历史长河中与汉、满、蒙、哈萨克、维吾尔等民族有着直接的交集,但仍能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和民族自觉。一、锡伯族舞蹈文化概述锡伯族人的民俗生活、民族****惯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语言文字和民族审美孕育了该民族民间舞蹈,他们喜好文艺,凡宗教祭祀、婚丧嫁娶、诗词歌赋、传说谚语中无不渗透着舞蹈的痕迹。“贝伦舞”系锡伯族传统民间舞蹈的总称,是在锡伯族民间广为传播的一种舞蹈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自娱性和即兴性。主要流传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和辽宁沈阳地区以及其他锡伯族聚居区。其表演形式一般为男女对舞,节奏欢快、舞姿优美。据《锡伯族》一书记载:“锡伯族舞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古典类,如萨满舞、狩猎舞、荷包舞、手鼓舞、马舞、猴子舞等。这类舞的特点是:每个舞蹈都有连贯性,具有故事情节。二是贝伦类,如面具舞、跛子舞、单点舞、双点舞、王玛舞、伊克尔德克舞、醉舞、八乡舞、请安舞等。这套舞的特点是:每个舞蹈动作虽有连贯性,但没有故事情节,多属即兴表演,节奏明快,是大众化的舞蹈。”[1]此外,锡伯族还有秧歌的舞蹈形式,是与东北汉民族的相处、共融中学****而来,他们称为“汉村春”或“秧嘎尔”,是锡伯族歌剧的一种形式,类似于北方的秧歌剧。由于锡伯族特殊的迁徙史使其不断与外民族交往、互通,所以吸纳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