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68例护理.doc

格式:doc   大小:5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68例护理.doc

上传人:ktdmzug142 2019/7/6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68例护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68例护理【摘要】目的:结合68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探讨其发生因素、治疗、预防及护理等问题。方法:回顾68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病历资料及护理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8例剖宫产患者,切口感染42例(%),切口血肿11例(%),切口脂肪液化15例(%)。其中,轻度55例,中度11例,重度2例。经过治疗及精心护理,分别在术后8~21d治愈出院。结论:做好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护理,要重视每一个细节,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周密的护理计划,有效的护理措施,加强卫生宣教,多与患者沟通,热情细心地护理,有助于切口的恢复和愈合。【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治疗;预防;护理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剖宫产较常见的并发症,%~%,%[1],它包括切口感染、血肿、脂肪液化、裂开等。子宫切口感染、愈合不良、未愈合等将直接关系到剖宫产术后子宫的复旧及术后出血[2]。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是晚期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以子宫切口未愈合最为严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给产妇带来身心痛苦,甚至危及到产妇生命[3]。因此,如何预防及减少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积极预防以及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认真做好护理工作,使患者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报道本院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并就剖宫产术后切口不良的发生因素、如何及时正确地治疗、预防以及护理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资料与方法 -2012年7月行剖宫产手术住院病例,发生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者68例,年龄23~39岁,孕周37~40周,妊娠次数2~3次,,横切口61例,纵切口7例。产前妊娠高血压疾病11例,体形肥胖8例,糖尿病6例,贫血5例。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切口感染: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切口部位红肿,疼痛,部分患者切口有黄色脓性的分泌物,细菌培养呈阳性。(2)脂肪液化:手术切口轻微疼痛,按压切口有淡黄色或淡红色液体溢出,并见脂肪滴,细菌培养多呈阳性,无明显发热症状,白细胞计数正常[4]。 68例分别表现有切口局部红肿、疼痛不适,或切口裂开、脓性分泌物渗出、发热等。其中,切口感染患者42例(%),切口血肿11例(%),切口脂肪液化15例(%)。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根据其程度分为三度:(1)轻度,切口部位皮肤红肿、疼痛,并有少量分泌物;(2)中度,切口部位疼痛,,切口有较多的黄色分泌物流出,手术切口裂开至筋膜层。68例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病例中,轻度55例,中度11例,重度2例[5]。 ,均行切口分泌物培养,其中大肠杆菌32例,葡萄球菌7例,链球菌3例,26例无细菌生长。 ,仅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给予抗生素治疗,辅以微波理疗。液体渗出较多者,使用抗生药物治疗,并对皮下组织进行探查,或局部清创,过氧化氢冲洗,每天换药1次,清除不新鲜的坏死组织及异物,%雷佛奴尔纱条引流,待切口无异常分泌物流出,并有新鲜肉芽组织长出为止。血肿、脓肿较为局限者,采取空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