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析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信息披露中图分类号:F234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1-000-01 摘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加强环境管理与控制。会计作为一种微观管理工具,应该在环境管理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信息披露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一、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目前,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还比较落后,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规范,但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不高。(一)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状况 。虽然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家数逐年稳定增长,但各年度信息披露比例并没有显著提高。 。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差异较大,在披露的信息中,很少表明企业支出的费用、取得的成果以及与设定目标的联系点。在披露内容上没有统一标准,企业的环境指标缺少可比性,且定量信息很少,一般是围绕环保投资、排污费、资源利用、绿化、税收优惠、环境认证等内容进行披露,而对于环保风险、对策以及利用现有自然资源的状况等很少披露。 ,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中,很少以单独的项目在独立的环境报告中反映,而多采取补充环境会计报告的方式。目前,企业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方式主要有四种:①内部工作会计记录;②包含在会计报表附注中;③包含在年度财务报告中;④包含在董事长的报告中。这四种报告方式均不能使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环境信息的全貌,因此采用这几种报告方式都是不妥当的。 。我国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还比较落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不高。 。目前我国的会计人员基本由会计、财务、审计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财会人员队伍缺乏相应的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认识,从而制约了环境会计的有效进行。(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障碍成因分析 ,我国自然和环境资源还未能像其它经济元素一样依靠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就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以消除外部不经济。为此,建立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通过税收、财政补贴、罚款等手段,采取强制性的披露要求,让企业承担必须的社会责任,使其外部成本内部化。 ,未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从“环保民生指数(2007)”的调查结果显示,%的公众对食品安全最不放心,%的公众认同当前我国环境问题非常严重,%的公众认为我国应当推行“绿色GDP”,80%以上公众认同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这表明在大多数地区,公众的环保知识和意识依然处于一个认识“洼地”,对于环境保护的参与度有待于提高和加强。二、完善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一)建立健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规章制度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要遵循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相结合的原则,为了保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可以一方面通过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企业自愿披露,另一方面要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实行强制性披露。(二)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关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目前理论界的观点有二:一是编制补充环境会计报告,二是编制独立环境会计报告。补充环境会计报告,顾名思义,是利用现有的财务会计报表体系,通过增加会计科目、会计报表项目的方式,将环境财务信息直接列入现有报表。而独立环境会计报告则是编制单独的环境会计报表和环境报告书来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笔者认为,依照中国企业目前的状况,适宜采用补充环境报告的方式,待时机成熟后,再采用独立环境报告。(三)加快专业环境会计人才的培养环境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个信息系统中,会计人员的是信息处理的主要操作者,他们的专业素质决定了环境会计信息的质量。由于环境会计涉及许多学科领域,因此客观上要求环境会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技能。三、发展和建议我国目前应加强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及相关会计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完善工作,并以此作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保障。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己是大势所趋,我国应立足于本国国情,在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己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快自身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设工作,完善相应的会计法规和环境法规,制定出优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准则,并对这些准则的实施和执行进行严格的监管,以尽快形成我国环境会计及信息披露的理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