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石壕吏》读后感——民心所向 胜之所往.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石壕吏》读后感——民心所向 胜之所往.docx

上传人:feng1964101 2019/7/1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石壕吏》读后感——民心所向 胜之所往.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石壕吏》读后感——民心所向胜之所往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工作中,我们开展了群众路线、“三严三实”、读廉政书籍等活动,为了积极响应省纪委书记XX同志的指示,我重温了《石壕吏》一文。“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的怒吼声,老妇的啼哭声徘徊耳边,挥之不去,以官欺民、以强凌弱的景象不断浮现在我眼前,心痛怜悯之情郁结在心中。《尚书》说:“民惟邦本,本固君宁”。这种民本思想,历来都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倡导的政治主张,为历代人民群众和进步人士所肯定。然而,回顾历史,石壕小吏们本末倒置,欺压百姓,罔顾人命的丑恶行径严重地伤害了当时的黎民百姓,为大唐王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诗中首句“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形象的表明了唐军的腐败、手段的狠毒,官府连夜“捉人”,趁人不备,瓮中捉鳖,不顾人民群众的反抗,不达目的不罢休。由此可见,当时的唐朝官吏滥用职权,草菅人命。其紧张的官民关系,突出的民生问题令当代人警醒。“兵之胜败,习在於政,政胜其民,下附其上,即兵强,民胜其政,下叛其上,即兵弱”——《通玄真经·上义》。这段话的意思是军队打仗的胜败,主要在于平时的训练,而平时训练得好坏完全决定于当时的政治,如果推行的政治符合仁义,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爱戴,全国人民就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军队必然会有极强的战斗力;如果国家推行的不是仁义政治,实行的不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而只是为少数人谋私利的政治,人民就会因为内心不拥护、不支持而背叛,这样的军队毫无疑问没有凝聚力、战斗力。在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群众就是改革发展的主力军,民心决定了经济发展的程度,民心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走向。即使在科技发达、文明进步的当今社会,以民为本的理念,不仅是执政者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执政者维护执政地位的基础。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必须遵循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