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八、总复习第一课时: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92~93页及相关练习。教材分析:“成长小档案”是对全册教材的复习与整理,包括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对学习中有趣事情的回顾两个方面。对数学知识的复习与整理,教材出示了4幅图。而第一幅图虽然呈现的是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但包含了丰富的内容:1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含整十数加、减一位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4幅图实际上呈现了5部分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识人民币,认识平面图形,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数的顺序、数的序数含义和数的组成;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整理与复习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结合直观复习加、减法的算理,二是将算式进行分类整理,三是结合实例复习学过的计算方法,四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人民币的复习,既要辨认,又要进行换算和简单的计算;认识平面图形的复习,不但要辨认,还要描述对图形特征的直观感受;对分类与整理的复习,重在经历过程,感受分类与整理的必要性,会用简单的统计表、象形统计图表达整理的结果。对学习中最有趣事情的回顾也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式上的有趣,二是内容上的有趣。通过对学习中有趣事情的回顾,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全面回顾、梳理、总结所学知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是初步了解总复习的方法,感受复习的作用。学情分析: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以后,通过系统的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回顾整理,进一步加深印象。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初步感受复习方法。2、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意义,熟练地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教学难点: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习惯与能力。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一)回顾梳理:师: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啊?,小组内交流;,师生共同整理;课件分步呈现P92页的4幅图。: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认识人民币——找规律——解决问题(二)交流感受:,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让你的印象最深刻?。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等。:这学期我们学的知识真多啊!你对这些知识都已经完成掌握了吗?我们有必要来将这些知识复习复习吗?:本学期学的知识这么多,我们今天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吧!二、教师引导,复习应用(一)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这节课哪位小朋友的表现最棒!:出示计数器(1)谁来说一说:计数器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别是什么位呢?(2)这些数位上的一个珠子分别表示多少?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珠子,所表示的数却不相同呢?(3)十位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个位的几个珠子?百位的一个珠子又相当于十位的几个珠子呢?那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又是多少?:(1)教师在计数器上拔出57,问:谁来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它个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2)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2题。、数的顺序和大小:(1)你会数数吗?我们在数数时可以怎么数?引导学生说出:可以1个1个地数,可以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地数。(2)你能用计数器拔出57前面的一个数吗?那57后面一个数是多少?这三个如果从大到小排,应该怎么排?(3)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1、3题。(二):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4题。(2)学生汇报结果,学生互相检验是否正确。(3)讨论:①这8道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引导学生发现:有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有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②每一类分别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③说一说每一类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6题。(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课件呈现:“新百数表”:“新百数表”(1)观察表格,发现规律:这张百数表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2)完成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