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旅游目的地建设
第一章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
第一节、旅游业宏观经济背景分析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崛起的现代旅游业,现今已发展成为全球最为庞大、最具发展前景和最有魅力的产业部门,旅游业已超过了汽车和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世界发达国家,包括亚洲的新型国家和地区,无不把旅游业放在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将旅游业视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直接推动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世界旅行和旅游理事会(WTTC)统计,1999年世界旅行、旅游业收入达35,500亿美元,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同年,旅行和旅游业直接或间接提供2000万个就业机会,占世界总雇佣职位的8%。另据WTTC预测,到2010年,世界旅行、旅游业收入将达到67,710亿美元,%,提供就业机会2540万个。
我国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统计数据显示1994年我国国际旅游创汇已达70亿美元,开始跨入世界旅游大国行列。我国旅游业在发展中已逐渐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确立了自身的产业地位。中国旅游业不仅进入国民经济序列,成为第三产业中优先发展的先导产业,而且确立了“适度超前”的总体发展战略。目前中国旅游业开始从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旅游方向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在整体布局上形成多中心、多区域、多路线网络的格局,旅游业进入第二阶段的快速发展时期。因此,很多城市和地区已经明确把旅游业提升到支柱产业地位而列入其发展规划。
2001年,中国作为世界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以及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等积极因素的多重效应影响,中国全年入境旅游达到八千七百万人次,比上年增长百之四点二。其中入境外国旅客达到一千一百万人次,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七点九。全国旅游外汇收入可达一百七十五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百分之七点九,增长幅度高于百分之七点三的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国家,,同时中国还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国,将有1亿中国人迈出国门。
1999年,国务院决定增加人们的法定假日,“五一”、“十一”、春节这3个7天长假促使我国的“假日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把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2001年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中,,旅游收入合计为736亿元,%。2001年,,%。
2001年4月1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为在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而奋斗。《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为我们勾画了中国旅游业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到2010年,我国旅游入境人数将达6400万~7100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80亿~410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20亿~2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0000亿~10500亿元人民币;两项合计总产出值将达13000亿~14000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达8%。中国将初步跻身世界旅游强国之列。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旅游业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安全旅游”“远离恐怖”,而中国2001年成为世界旅游最安全地,这将是我国旅游宣传促销的一个“亮点”。加入WTO以及2008年奥运会的筹备举办等为我国的入境旅游发展创造新的机遇,我国的旅游业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然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我和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方面,仍只能算是亚洲旅游大国,与世界公认的美国、法国、西班牙等旅游强国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例如2000年中国旅游外汇总收入162亿美元,亚洲第一,世界第七,但只是美国的19%、%,%。在其他指标中,国内旅游方面虽然旅游人数已经达到世界第一,但人均消费低、总产出水平不高,出境游的规模也远比日本低,相对比例也远低于周边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旅游业总产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旅游业资本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等,我的一半左右。我国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旅游交通、旅游管理、旅游人才培训、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等方面,都距世界旅游强相差较远。
中国的旅游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新世纪的20年是我国旅游业大发展的20年,也将是创造辉煌的20年。
第二节济南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济南市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济南市旅游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体系,成为济南市第三产业的龙头,旅游产业的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