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2
文档名称:

济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格式:doc   大小:580KB   页数:1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济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上传人:aena45 2020/2/23 文件大小:58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济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说明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规划总纲一、规划依据与原则(一)规划范围、:济源市所辖行政区,。重点规划区域:黄河三峡—小浪底旅游带、王屋山—九里沟—五龙口旅游带和城市中心景区。,属宏观战略性规划。—2020年,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时段。近期:2002—2005年,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开拓阶段,规划重点是优先发展项目和对老景区的调整。中期:2006—2010年,旅游基本接待能力形成,旅游业开始形成产业化阶段,规划重点是旅游产品的完善。远期:2010—2020年,旅游接待服务建设完善,旅游产品成熟阶段,规划重点是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旅游业发展的长期战略。(二)“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旅游局,2001)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中科院地理所编制)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豫政1998年31号)河南省旅游管理条例(1996年7月27日河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河南省《旅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河南省人民政府1999年1月20日发布)济源市“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济源市人民政府,2000)济源市旅游业“十五”发展规划(济源市旅游局,2000)济源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10(济源市人民政府)济源市公路交通建设“十五”计划(济源市交通局,1999)济源市环境保护“十五”规划(济源市环保局,2000)(199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三),旅游业被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产业地位的提升使旅游业发展环境出现根本性的变化,成为国家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战略中重点发展的产业,国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在《河南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豫政1998年31号)中,河南省政府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旅游业将是河南省重点扶持的产业。根据河南省的旅游发展布局规划,济源旅游资源是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地区。济源旅游事业是新兴产业,虽然已经过10年发展,但仍处于无序发展,如何变成经济优势,如何以旅游带动济源经济发展成为济源旅游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河南省将郑州黄河大观、开封清明上河图水系工程、洛阳河洛文化村、黄河小浪底旅游区、伏牛山自然风景旅游区、新郑黄帝故里等旅游区的建设列为“九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其中黄河小浪底在济源境内。济源市是河南省重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区,具有建设成为河南省重要旅游接待区的资源和市场条件,旅游业具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资源基础。济源市境内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区。“十五”期间,河南省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实施“14525”工程,即重点培育一条黄金旅游线(沿黄旅游线),4个特色旅游景区,5张代表河南省整体旅游形象的王牌,培育25个旅游精品景点。济源有两大景区和一个重点项目列入其中。小浪底景区属于河南省“1”条黄金旅游线的组成部分,南太行山属于重点开发的4大王牌景区之一,王屋山为25个重点建设的景区之一。(四),在产业结构调整、投资计划安排、调控措施制定、目标考核评价等方面,按旅游业可以发展成为未来济源市的支柱产业进行规划。旅游业发展实施政府主导、适度超前、规模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规模和效益为主要目标,使之尽快成为市域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确定旅游建设项目。旅游项目既要符合目前旅游市场的需求,也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用地方面充分利用原有自然、人文景观,尽量避免营造大规模的人造景点。在土地利用方面,尽量利用荒山、荒地进行成片的旅游开发。避免低层次和重复性开发,以及危害文物和环境的破坏性开发,力求开发和保护并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旅游景区(点)建设强调突出重点,营造精品,提高景区(点)的文化品位。根据市域交通发展规划和旅游活动的特殊要求设计旅游线路,使旅游线路的形成与全市交通发展的需要相一致,尽量降低旅游交通建设费用。把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