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学生世界艾滋病日活动总结
2015年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今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标题是“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预防”。为积极做好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师生能掌握艾滋病的预防知识,我校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按照上级的部署,我校组织动员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艾滋病的宣传防治工作,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
对于我校开展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校领导亲自带头,有领导、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2015“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宣传工作是我校开展的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只有扩大宣传范围,增强宣传力度,才能进一步扩大我校学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1、开展了“世界艾滋病日——行动起来”演讲活动
讲解艾滋病的危害、如何预防艾滋病以及相关的禁毒知识等。让学生充实思想,完善自我,与文明修身活动紧密相连。通过这些活动,净化同学的心灵。
2、学校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宣传挂图等渠道和措施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教育。组织学生通过宣传板报、宣传画等形式宣传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3、通过计算机课,让每个学生从网上查找艾滋病的危害性,充分认识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4、我们还组织师生观看各类艾滋病宣传片,更多的了解到艾滋病宣传活动情况,从中吸取经验与知识,用科学知识教育广大同学。
5、共同行动,亲自动手制作一张爱心贺卡,向患有艾滋病的小朋友们传达自己的关心和友情,让那些和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不再孤单。
6、学校利用校讯通向全体家长宣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全校师生都受到了教育,大大加强了教师、学生、家长对艾滋病的了解。通过活动,教师和学生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知道了对待HIV感染者、艾滋病人不应歧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今后,我校将在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艾滋病预防工作的长效机制,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力争为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世界艾滋病日宣传资料
世界艾滋病日宣传资料
今年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主题仍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英文主题为“Getting to Zero”),副标题为“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控制艾滋”。意在说明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到了关键时期,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动员各级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集中各方面力量,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破解防治工作难题,控制艾滋病流行。
艾滋病小知识
1)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致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艾滋病的全称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艾滋病英文名的缩写。艾滋病是译音。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不断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2) 艾滋病是怎么发现的?
1981 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 首次报道洛杉矶先后有五例男性同性恋者、吸毒者等发生了平时罕见的卡氏肺囊虫肺炎。这种肺炎以往仅发生在免疫抑制的病人中,而上述五例患者发病前均似健康人。同年7月,已有报告称发现26例卡波济氏肉瘤患者。随后又不断发现新的类似病例。这些病人都有原因不明、性质相似的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这预示着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开始流行。1982 年这种新的疾病被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
3) 艾滋病病毒是何时发现的?
起初只了解到,免疫缺陷是艾滋病的病理表现,对它的病因并不清楚。到1983年法国科学家蒙坦尼尔报告,从艾滋病前期患者的淋巴腺分离出一种病毒,命名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1986 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此新病毒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简称H IV,即艾滋病病毒。
4) 艾滋病病毒有哪些主要特点?
(1) 主要攻击机体的T淋巴细胞;
(2) 一旦侵入机体细胞,病毒就与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整合在一起,终生难以消除;
(3) 病毒基因多变;
(4) 广泛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脑脊液和有神经症状者的脑组织中,尤以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的浓度高; 唾液、尿液也可能有少量存在。
(5) 对乙肝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均可对艾滋病病毒有效;
(6) 感染者潜伏期长,病死率高;
(7) 病毒基因组比已知的任何逆转录病毒基因都复杂。
5) 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2006年11月21日联合发布《2006年世界艾滋病报告》指出,2006年,全球有290万人死于艾滋病,有430万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全球感染人数已达3950万人,其中230万是15岁以下的儿童。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