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引言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是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的兴起和发展与社会及世界新形式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发展与灭亡不仅是一个自然过程,而且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紧密相连。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文字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交际需要而产生。从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语言从最初满足人类的基本交际需求发展到社会化也就是政府通过隐性行为来对本国语言进行管理和规划。本文将从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探讨英语全球化背景下英语规划的目的和意义。二、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语言规划是对社会上所存在的语言问题提供管理对策或是对语言问题所做出的有组织的、主动的反应和调节。通常来讲都是政府行为。语言规划是政府或社会团体,权威机构对社会上的语言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以及管理的行为,这种干预和调节通常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种人为和非人为因素的影响。语言规划是社会活动对语言的干预。对语言规划的定义还有一定的争论。Rubin和Jemudd(1971)将语言规划定义为“一种有意识的语言改变,这种改变出现在语言系统本身,或语言活动方面,或两者兼有之。这些改变通常是有专门的规划机构制定出来的,也可以是由类似的授权机构制定出来的”。(徐大明,1980)而定义比较宽泛的是weinstein(1980)所指出的“语言规划是基于交际问题而在政府授权下所进行的长期不断地、有意识地为改变语言在社会中的功用所做的努力。”(徐大明,1980)虽然语言学家对其定义有不同的理解、概括与界定,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语言规划是政府或非政府的社会上的权威机构、社会团体对社会上所存在的语言问题如官方语、国语、标准语、通用语的选择及其地位的确定所采取的人为干预语言的管理措施。语言规划包括地位规划和本体规划。语言的地位规划是指存在多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国家或地区,通过法律的形式赋予他们不同的社会职能,即确定哪一种语言或方言为官方语言,确立各民族的语言权利和公民个人的语言权利,确立官方与非官方语言的关系。本体规划是指为了地位规划中确立的语言或语言变体能够达到规划所预期的效果而进行的有组织的规划行为。也就是说,地位规划是政府通过制定语言政策以巩固或提高某种语言的使用地位,如制定语言政策,官方语言的选择以及采取的语言协调措施等,本体规划是针对某种语言的自身结构,通过文字创制和改革,标准化,现代化,为语言或方言的标准化提供基本的手段,使它们能够充分的履行其各种社会职能。因而,语言的地位规划能提升语言的使用地位而语言的本体规划则能够增强语言自身的所指能力。语言政策是国家关于社会上的语言问题而采取的行政性措施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语言政策是将语言规划所涉及的内容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成为国家的一种行政命令以期全体公民共同遵守。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使语言规划的实施行政化、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执行过程有法律依据和权威。英语的国别规划全球化的当今世界,英语成为广泛的国际通用语。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有其历史渊源。英国早期的殖民扩张以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把英语带到了它所能触及的任何地方。英语成为殖民地人民的第二语言。英国政府为巩固殖民统治,强化语言政策,迫使或通过文化经济渗透使殖民地人民学习和使用英语。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工业革命使英语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