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这辈子,你该做什么?》下
图书目录
作者序明显的问题,隐晦的答案——恐惧感是错误观念的温床
第五章认识你自己
113 全新的人,相同的工作?——辛苦的另一种形式
112 我的新起步——昔日经验如何影响你对世界的感受
124 放下怀中的西瓜——害怕自己不够实际
133 脱下面具的碳粉女王——重视内在成就
143 从愤怒中走出来的牧师——另类成功故事
第六章环境对人生的影响
157 稀释野心——放慢脚步回答人生问题
169 耳濡目染的环境——与志同道合者共处的好处
178 浪漫的沮丧——喜欢在人群里
180 相亲相爱的星球——答案在宗教里?
189 独处的旅程——预言生命的即兴曲
192 写下成功法则——放下“一切为己”的心态
196 穿梭于极端之间——出国工作
第七章亲密关系与家庭
107 想独树一帜的孪生子——努力兼顾夫妻双方的事业
125 H=P>J(环境比工作更能带来快乐)——当道路分岔时
133 喜欢闲散度日的人——夫妻一起工作
141 恐惧藏匿——这是你一个人的责任
147 中了“乐透彩票”的人——抗拒来自父母的压力
161 猴子的丛林法则——从祖先事迹中寻找启示
177 条纹西装的葬礼——恐惧也会遗传?
182 接受上天的恩赐——我非得舍弃自己的渴望吗?
195 百分百的专注——孩子提醒你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206 小小的打击——最艰难的事带来最大的解放
第八章人生时间表
225 把恐惧抛在脑后——什么时候重新开始嫌太晚?
235 找到你贡献力量的路——即使尚不确定,也要常加思索
243 一年两千条命——生意是支持信念的工具
250 神奇的魔法——目标永不嫌大
264 结语——各人头上一片天
连载内容:
作者序:明显的问题,隐晦的答案
——恐惧感是错误观念的温床
我们都在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都想了解这些故事所涉及的内容,都想知道故事的主题以及
其中的精彩段落,寻求故事中那些更为丰富、充实和深刻的部分。我们还想知道自己将被引
向何处——不是过分强求那份人生最后时刻的安稳,而是希望在这个时刻来临时,自己的生
命历程不是太过平淡。我们期盼一生能够有所作为,没有虚度年华。
本书内容正是关于这样的彷徨与渴望的。
写这样一本书是因为我也遇到了同样的人生关口。过去我一直在为电视节目做策划,节目却
突然停播了;我为杂志撰稿,杂志却减版了;与我合作很久的图书编辑竟也辞职,跑去搞影
视了。我失去了工作,可我的第一个孩子才刚刚出生。我很担忧:自己如何才能当一个好爸
爸,如何才能赚钱养家,如何继续我的写作生涯。也许,我也可以努力接一个文案策划的活
儿,但我却不清楚自己是否应该这么做(当一个自由作家,也就等于是到了“该乖乖找个工
作”的时候了)。我觉得那些故事似乎也都变得苍白无力,无法准确描绘我所经历的世态炎
凉了。
站在寻找人生方向和勇气的十字路口,我对那些探索人生意义的人,或者那些至少在试着探
索的人充满了好奇。他们与金钱、刺激、新奇所产生的诱惑进行斗争,并取得最终胜利;他
们在世俗喧嚣中试着倾听自己的心声。在我看来,真正需要勇气的事情就是:能够抛开别人
对自己的固有看法,面对真实的自我。
我们将从那些勇于直面人生的人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我决定采取尽可能简单的方法:将我的好奇讲给任何乐意倾听的人,相信这样也能够有所收
获,让我有动力走遍各地,去追寻那些愿意讲述自己经历的人。没想到,这个简单的想法竟
能很快让我到达很多从没去过的地方,并且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这是身为作家的我从未做
过的。
我拨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真诚心弦。素昧平生的人向我打开家门,并敞开心扉,讲述连他们
最亲近的朋友可能都不曾知晓的情感和经历。这些故事大都发生在生活的特殊时期,比如:
我们逐渐对企业领导失去敬意;不再相信新科技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因为个人自由受到
冲击,感到生活变得步履维艰。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生活的真谛和信仰所在。
我收集了大约 900 个故事,将大量时间用在书信往来和电话沟通上,并近距离地接触了约
70 个人。我花费很多时间与他们相处,因为这是绝对必要的(其中有 56 个故事收录在本书
中)。“采访”一词已不足以形容我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从刚开始的彼此不相识,到最后与大
部分人成了好朋友,这就是所谓的心有灵犀!在很短时间内敞开心扉、无话不谈,就像在大
学新生宿舍里的情谊一样,多年难忘。我让他们在我怀中哭泣,我也在他们的沙发上过夜,
或是坐在他们有霉味的阁楼里翻阅旧相册。我们一起跑步,互相交换内心的秘密,与他们的
父母见面,拥抱他们的孩子,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