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懂一份爱——《囚绿记》(第二课时)说课稿朱家铺镇中学邹红军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朱家铺镇中学的邹红军老师,任教九年级语文,我所申报的学科是初中语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囚绿记》第二课时。这是选自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下面我将从文本解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教学设计。文本解读:《囚绿记》是作者陆蠡发表于1940年的一篇散文。作者在北平的一家公寓外发现了一株常春藤,异常惊喜,就将它的柔条牵进屋内。常春藤尽管被“幽囚”在黑暗的小屋里,却固执地向窗外迎着阳光生长。作者去上海前,又将常春藤的柔条移回原来的位置,并祝福它永葆青春。作品借物抒情,含蓄委婉,文质兼美,极具特色。物我互观,尽显性灵。作者只身独处,选择了与绿枝对话、沟通心灵的方式排遣寂寞,居室虽小,而精神天地甚宽,既赋与了绿枝以性灵,又展示出作者心灵中最真实最永恒的一面,那就是对和平安宁,优美诗意生活的渴求;第二:含蓄蕴藉,深沉厚重。作者与绿枝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难;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体现出的是深沉的爱国情怀。因此,我把整篇文章的内涵提炼成一个字“爱”。对和平安宁、优美诗意生活的热爱;对备受欺凌,苦难深重的祖国的挚爱。教学目标:根据文本解读,我把本课的中心目标确定为“读懂一份爱”。教学目标:1、精读文段,体会作者对绿真挚深沉的爱;2、角色转换,感受作者爱绿的心路变化历程;3、结合背景,体悟作者的爱国深情。教学重点:精读文段,感受语言美和情感美;理解象征意,体会作者的爱国深情。教学难点:角色朗读,感受作者爱绿的心路变化历程。教学方法:这是一篇语言文字、思想情怀都极为精美的文章,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个极好的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读”来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与情思美。在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心路变化历程,在其中渗透说与写的训练。教学过程:怎样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去体会他心中的那份真挚深沉的爱呢?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一、进入课境:(2分钟)师:今天我们来读一篇散文《囚绿记》。(板书:《囚绿记》)师:(齐读课题)谁说说,“囚”是什么意思?“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预设:为什么囚绿?被囚的绿枝怎样了?)读懂一份爱:(33--35分钟)此环节分以下三个教学板块:板块一:读“赏绿”,感受平等的爱。(14分钟)师:我们先来看看这是一枝怎样的绿枝?课文中有一个段落,写了作者赏绿的情形,对常春藤作了生动细致的描写,文字非常的精美。我们来读一读,看一看常春藤后生长时的美好姿态,体会体会作者与绿之间的情意。1、精读文段,感受美好:(出示“赏绿”文段)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哪些动词写出了常春藤生长时的美好姿态?哪些修饰语写出了常春藤的美好与可爱呢?哪些词语写出了“我”观赏时的迫切心情?师:你读出了作者对常春藤怎样的情意?(喜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