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概念性规划说明一、项目背景杭州杭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历史古城,唐宋以来一千多年里,中国许多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件,都离不开这座家喻户晓的城市。杭州也由于城西风景秀丽的西湖,众多的文物古迹,丰富的文化艺术,自唐以来就成为风景旅游之地,它不愧于“七大古都”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北宋词人柳永曾这样描绘过它:“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浙江大学与杭州城一样,浙江大学也有106年的历史了,其前身“求是书院”创建于189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学制最早创办的几所新式高等学校之一。具有“东方剑桥”之美称,在海内外享有盛誉。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四所高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浙江大学,从而拉开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战略调整序幕。新的浙江大学是当今国内学科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并以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型、综合型、创新型的一流大学为发展目标,目前,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区的建设已经初步完成,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浙江大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于改善教学条件,加快布局调整,促进学科交叉,深化教学改革,拓展发展空间,提高综合实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仍然需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国家教育部、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决定再投入巨资,在现有紫金港校区东区的西侧新征大片土地,建设新的校区一紫金港校区西区,并与东区合二为一作为未来浙江大学的主校区。二、项目概况1、东区建设概况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塘北地块,距离杭州城市中心武林广场约9公里,占地总面积3200亩(),规划建筑总面积约100余万平方米,东区建设工程于2001年9月正式开工,2002年10月一期工程正式启用,一、。,以本科教育为主。,已建成并交付使用约51万平方米。东区现以本科生教学为主,并有6个学院将先期搬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区初步实现了“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建设目标,为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紫金港校区西区的规划和建设应秉承东区建设的“四化”理念,强调开展世界第一流研究及研究生培养的功能,并将与东区一起成为浙江大学的主校区,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中心。2、西区性质及规模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用地规模约5500亩,(征地红线范围内面积,包括水面)。远期规划目标是与东区一起构成浙江大学的主校区,建设目标是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环境最美的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科研教学基地。西区的学生规模为高年级本科生6000人、研究生15000人、留学生8000人。。紫金港校区建成后全校23个学院都将迁入,因此西区应充分发挥学科齐全的综合优势,营造学科共生共荣的良好生态环境,空间布局宜由具备相关学科背景的学科综合为组团式的建筑群。各组群的建设以学科群公共实验中心、图书信息和其他服务设施为共享平台。3、西区区位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西北的塘北地块(属三墩镇与蒋村乡),东至紫金港路,并连接紫金港校区东区;南至规划余杭塘路,与蒋村乡拆复建用地相临;北面为留祥路,路北侧为西湖区科技经济园;西面为环城公路。三、规划依据1、指令性依据(1)《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建设项目建议书》(浙大发[2003]22号,附件1);(2)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上述《建议书》的复函(浙计函[2003)139号,附件2);(3)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选址意见书(附件3);(4)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地形图,(附件5)。(5)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水系、植被分布图(附件6)2、指导性依据(1)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1992年);(2)浙江大学《关于紫金港校区西区规划建设的基本思考》(附件4);(3)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区规划图(附件7)。3、周边城市环境参考资料杭州市总体规划(附件8);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周边关系图(附件9);四、概念性规划要求1、指导思想使西区与已基本建成的东区一起,共同建成一个硬件设施世界一流的大学主校区,推动浙江大学早日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在设计理念上突破以往校园规划的模式,以学科群为特点形成组团式的建筑群,做到每个学院都有大楼,每个教授都有研究空间,并以共享资源平台连接各个学院。2、规划原则(1)“社区型”模式:西区规划必须处理好与校园整体规划的关系,明确功能分工,按照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要求,以推进学科的综合化发展特征,形成研究型“社区”的模式。(2)“组团式”布局:西区每个建筑群可以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