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环境论文2000字.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环境论文2000字.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9/7/21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环境论文2000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北方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学院:理学院姓名:刘加平学号:101103112目录1引言………………………………………12土地利用与沙漠化的发展………………13土地利用与沙漠化防治…………………34结论………………………………………4提要: 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造成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以风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我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的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已达近35万km2,其蔓延的速率呈加快的趋势。关键词: 北方地区;土地利用;沙漠化 1引言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我国北方的沙漠化(沙质荒漠化)以其面积广大和发展迅速而引人关注。我国北方沙漠化的发生发展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历史,而且尤以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展速度为最快。沙漠化过程使土壤的风蚀—风积作用加剧,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乃至丧失了土地生产潜力,并使自然环境趋于恶化,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广大农牧区人民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为此,深入开展人为作用,特别是土地利用在沙漠化过程中作用的研究,对于阐明沙漠化形成机制,丰富沙漠化研究的理论和制定防治沙漠化的政策及措施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土地利用与沙漠化的发展中国北方地区历史上由于气候干旱、自然资源贫乏,利用困难等原因而成为古代经济落后的地区,是许多游牧部族先后活动的场所。他们利用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来适应由于气候波动、降水变化的自然过程。如牧民利用天然牧场,逐水草而居;农民则实行农田轮作制等。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段内,牧民通过游牧,充分利用天然草场的多样性和季节性的临时积水,使牲畜及时获得食物,这样也避免了草场的过度放牧。而农田轮作制或曰游耕制,则充分利用了天然草场的再生能力和土壤物理化学特性的恢复能力,协调了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自然恢复之间的关系,达到了一种原始的可持续发展。其实质就是人类活动尚未超越自然资源的负荷限度,在天然植被自我恢复能力的调节下,生态系统保持着动态的平衡,环境相对稳定。但自18世纪中叶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来,北方地区的人口随着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拓荒而迅速增长。50年代以来,又经历了合作化、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几次拓荒高潮,%~%。人口的增长和社会需求的扩大,加大了土地资源利用的压力,也破坏了传统土地利用的合理性。草原被进一步开垦,也使草场面积锐减,许多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从以放牧为主转变成以农耕为主。土地利用的强度也逐渐加大,轮作制由往常的十几年间隔减为几年或隔年,甚至连年耕作;倍增的牧畜又集中在逐渐减少的草场,加大了放牧的负载;日常生活所需燃料的增加也使樵采活动加强,这些都构成了导致沙漠化发生发展的主导人为因素——过度开垦、放牧和樵采。沙漠化的过程就是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系统平衡,导致地表植被的衰退或消失之后,风作用于地表而产生的风蚀、搬运、堆积的风沙运动过程,主要包括:①风力作用下沙质地表形态的发育过程;②固定沙丘的活化过程;③沙漠边缘风力作用下的沙丘前移过程。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就是在人类活动的干扰和上述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