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文档名称:

食品分析名词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食品分析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wz_198613 2019/7/22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食品分析名词解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检样:由整批事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干法灰化法:样品在马福炉中被充分灰化。湿法消化法:加入强氧化剂(较常见的事弄硫酸,浓硝酸),使样品消化而被测物质呈离子状态保存在溶液中。提取:利用混合物中各种物质溶解度的不同,将混合物质组分完全或部分的分离。盐析法:向溶液中加入某一盐类物质,使溶质溶解在原容剂中的溶解度大大降低,从而从溶液中沉淀出来。水分活度:在同一条件下,溶液中的逸度与纯水逸度之比。总酸度: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外表酸度:又称为固有酸度,是刚刚挤出来的新鲜牛乳本身所具有的酸度。相对密度:同一温度下,相同体积的物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之比。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平均值有效酸度:指样品中呈离子状态的的氢离子浓度。还原糖: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可被弱氧化剂氧化成相应的糖酸。还原糖法:根据糖分的还原性的测定法叫作还原糖法。灰分:食品经过高温灼烧时,将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最后有机成分发挥逸散,而无机成分则残留下来了,这些残留物就是灰分。水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指示果酱、果冻等制品中的水果含量。酸不溶性灰分:指的是污染的泥沙和食品中原来存在的微量氧化硅的含量。脂肪含量高的样品先脱脂:淀粉含量高的样品用(80%乙醇)提取糖,一般样品用水提取。防腐剂:是在食品保存过程中具有抑制或灭杀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发色剂:是指使食品保持鲜亮色泽的物质。四分法:将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压成3厘米厚的正方形划成对角线,将样品分成四份,取两对角的两份,再如上混合,分为四份,取对角的二分,这样操作直至取到需要量为止。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测还原糖实验的指示剂是(亚甲蓝)。回收率: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比值。恒重:经坩埚灰化的残灰经多次冷却,称重,灼烧之后,其质量不发生变化或发生极其微小的变化的过程。准确度;表示的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精确度;表示多次测量数据的密集程度。真密度;某一液体在20℃时的质量与同体积水在4℃时的质量之比。空白实验:唯独不加样品,其他操作与加样品操作相同的实验。酸不溶性灰分:物质经灼烧后,在酸性溶液中不易溶解的泥沙和食品中存在的氧化硅等物质。采样的方式:采样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样品的预处理:指的是既要排除干扰因素,又要不至于使被测物质损失,而且能够使北侧物质达到浓缩,从而使测定达到理想的结果。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合在一起,构成代表该食品的样品。平均样品:原始样品在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做检验用者成为平均样品。蒸馏的方式:分为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水分活度与与食品结合度的关系:水分活度越小,食品的结合程度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天然存在的结合态脂肪糖脂,磷脂,脂蛋白。凯氏定氮法: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与一同加热,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然后加碱蒸馏,使氨蒸出,用硼酸吸收后再以标准盐酸或硫酸铵溶液滴定。根据标准酸的消耗量可计算出蛋白质的含量。Rf值:被测物质在滤纸上移动的速度可用比值Rf表示食品分析:就是专门研究各类食品的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真比重:某一液体在20度时的重量与同体积之水在4度时的重量之比成为真比重。视比重:某一溶液在20度时对水在20度时的比重,视比重总是大于真比重。果酸:果酸包括某些食品中的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