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文档名称:

庄子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本-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157KB   页数:5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庄子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本-PPT课件.ppt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19/7/23 文件大小:15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庄子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本-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庄子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本)一、庄子其人及思想庄子,战国中期人,与孟子同时,但年少于孟子二十余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庄子》(《南华真经》)。庄子的思想和行为放诞,老子所谓“正言若反”,即正言合于道而反于俗。庄子不同于世俗之人,他的言论有异于流俗之论。从此意义上来说,庄子是一个狂人,他的言论是狂言。庄子生活贫困,曾向人借米度日。他有做官的机会,楚威王曾派人带了重金,请他去做相,但他不愿意。他看破世俗的富贵权势:一是不自由,而任人宰割;二是获取富贵权势,很卑贱屈辱。《庄子·列御寇》: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悦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cuó)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庄子能透视仁义的虚伪性。仁义之道往往为大盗所盗取,成为实现私利的工具(打着仁义的幌子,行其不仁不义之实)。《庄子·胠箧》: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死生亦大矣”,在俗人眼中,生和死是人生中最大的变化,他们悦生恶死,有一系列的礼仪迎接生命的到来、送别生命的结束。可庄子不同,他勘破生死,对于这些礼仪相当蔑视。《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鼓盆(瓦缶,古时乐器)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齐生死,纵浪于大化之中,安于变化,任于变化,不喜亦不惧,所谓“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二、庄子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人的存在受到各种限制,人是有限的存在者。与天地万物等存在者不同的是,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且自觉地追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人是一特殊的存在者,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谓之“此在”。本性是万物存在的根据,也是其存在的限制,万物的本性各不相同,所谓性分。《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嘘以湿(以湿气相吹),相濡以沫(以沫相润湿),不如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