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我们和糕点.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们和糕点.doc

上传人:drp539605 2019/7/24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们和糕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活动主题的提出大家知道,在中国古代,一年中有许多节日。这些节日,有的是地区性的,有的是全国性的。随着这些节日的惯例化和普及化,一些附会于节日起源传说的糕点便应运而生了。例如农历七夕,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此日上市的巧果,就是古人对这一神话故事在食品上的形象展示。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是月亮的生日,又有的说是嫦娥奔月的日子。此日上市的中秋月饼,就是古人对月亮形状的模拟和月亮神话在食品上的艺术表现。农历四月二十八,传说是药王孙恩邈的生日。在这里应该指出的是,这些附会于节令起源传说的糕点,最初都是神像前的“供品”,供后家人分食,以后才发展成为在市面上出售的商品糕点。这类糕点中,也有不少是随着节气的变化应时而生的。例如农历三月有玫瑰饼、藤萝饼,夏令有绿豆糕等等。在中国古代,统治阶级有一套极为繁缛的礼仪,糕点也作为一种礼遇而成为礼仪的内容。自辽、金以来,随着统治阶级在北京的建都,各种宫廷宴和官方宴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在北京举行。作为筵席美食一部分的糕点,便在北京的皇宫和官府的膳房中生产出来。同时,皇帝在筵宴文武大臣和外国使节之外,又有向百官赐食糕点的礼制。以上这些,一方面为北京传统糕点增加了宫廷和官府糕点这一新的成分,另一方面又随着宫廷和官府糕点的外传与北京民间糕点的进宫,大大促进了北京民间糕点的发展。另外,在封建礼仪的制约下,大至红白墨尊,小至师生见面,糕点都是必备的礼品。唐代以后,饮茶风行南北。据史料记载,在包括金中都(今北京)在内的金国境内,“茶之为饮,无异米盐,上下竞啜”。饮茶必上糕点,尝点又必泡茶,“茶食”遂成为金国朝野佐茶及互相馈送之食品。《海陵集》载:女真“俗重茶食,阿古达开国之初,尤尚此品。若中州饼饵之类,多至数十种,用大盘累订高数尺,所至供客,赐宴亦用焉,一种名金刚镯,最大。”明清时,北京坊巷中有名为“茶食胡同”者,其显然是金代中都城坊巷名称的历史遗迹,于此也可见女真茶食盛行金代中都之一斑。金代女真茶食“用大盘累饤高数尺”的记载,不禁使人联想起公元十七世纪清代的满洲饽饽桌,这种饽饽桌又称“桌张”,为满族特有之宴席糕点,以各种满洲饽饽叠落而成,其形“如宝塔,然有高至十二层者”。(《光绪顺天府志》)金代女真为清代满族之先世,金国茶食与清朝桌张在形制与用途上如此之相似,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等方面的关系,学生为什么选择糕点作为研究课题?对于糕点的由来?糕点发展变化的轨迹怎样?糕点对中国人的饮食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哪些?糕点的产生对中国文化的饮食文化的影响怎样?糕点的制作材料,流程,加工技术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和实践价值,为此,作为教师的我针对以上内容进行选择与探究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与学生沟通之后我们决定选择《我与糕点》作为本学期的研究课题。糕点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主食的一部分,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都说“民以食为天”,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对饮食更是情有独钟,而且糕点也是他们日常饮食的一部分,他们对糕点不陌生,都能够参加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中。确立这个研究课题让学生能够在活动研究中了解糕点的趣味历史,对中国饮食发展所做的贡献,对中国饮食文化繁荣所起的推动作用,这样的课题不仅能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同时也让他们能积极参加于活动中,从而亲身体验到糕点的相关制作流程和方法。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