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滑轮》教学设计                    犍为县定文初级中学    宋德明一、       教学任务分析:学生原有水平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了三种杠杆即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2)学生基本掌握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本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才能使他们在学习上获得主动权,才能摆脱传统教学中教师“灌”的、陈旧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实验现象的记录、比较归纳、讨论交流等一系列的教与学的活动,充分展现物理学科的特点和魅力,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中的曲直与艰辛,渗透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带着教材走向生活的学习习惯,注重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 降低坡度,分散难点,强化重点“滑轮”是初中物理力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简单机械,它是在同学们学习了杠杆后,对一些变形的杠杆的进一步认识,对生活中现象的进一步观察和应用。由于滑轮按使用情况可以分为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而且学生对滑轮组的绕线及段数的判断不容易理解。为了降低坡度,分散教学难点,我们让学生始终处于问题的氛围中,去猜想、去设计实验验证,并和其他的同学交流讨论,学生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热烈情境中,不知不觉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滑轮的结构(2)      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和实质。(3)      知道它们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滑轮实物的观察,认识滑轮的结构,通过应用滑轮实例分辨出定滑轮和动滑轮。(2)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获取信息,再通过信息数据的处理,得出定滑轮、动滑轮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6人协作完成滑轮使用效果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技能和协作精神,初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探索滑轮的作用2、难点:理解滑轮的实质四、、铁架台、 钩码、细线、 (学生实验6组 、演示实验) 杠杆、弹簧秤、刻度尺、多媒体设备及课件(在刻度米尺的1米端钉钉子,将尺竖直立于桌上做实验)。五、实验探究—归纳教学模式六、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先请同学们观看录像片段:建筑工地的工人如何将重物提起,使学生对简单机械—滑轮有感性认识。再通过观察实物,(学习支架一)了解其构造,给出滑轮定义。情境活动探究:活动一: 使用定滑轮提升物体:实验次数拉力方向拉力大小(牛)钩码重(牛)钩码移动的距离(厘米)弹簧秤移动距离(厘米)1竖直向下    2斜向下    3水平    分析、归纳实验数据,结论是:定滑轮:特点不能,只能。它的实质是。多媒体课件演示: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释定滑轮的实质。活动2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实验次数拉力方向动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