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激活小学语文课堂思索及建议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鉴于新课程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极富有创见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在认真学习研究了新课程理论知识后,就把这些崭新的教学观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我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性质与任务,重新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与角色,并以此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的活动模式。那么,如何改变过去一味由教师传授的教学模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课堂模式,使语文课堂多一些动感、生气与活力,并由此带来极高的学习效率呢?从以下几方面说起:1、导入方法设计巧妙一一打开兴趣之门如果导入方式设计得巧妙精当,就能在顷刻之间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速步入精神兴奋状态,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意向,从而为新的教学活动做好心理准备。如何设计妙趣横生又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导入方式呢?例如在拼音教学中,如果把一些抽象的说教性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绘画语言,把绘画引入拼音教学之中,可以促使学生动脑动手,自动参与学习过程,儿童的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如教U之前,引导学生:谁会画一条活则乱跳的鱼?学生画出(),这条鱼今天遇到了件高兴的事,它的嘴里会吐出什么?(泡泡),要求学生在鱼嘴上画出一个小泡泡,由于它太高兴了,跳得很高,所以尾巴上也溅起了小水花,请学生在尾巴上添上一个水泡,画成()。这条小鱼真可爱。于是教师板书0,师生共同进入新的教学活动中。这样,以绘画形式导入新课,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除上所述外,还可用图片、游戏、唱歌、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等形式引出所学内容。实践证明,这些富于变化的导入形式,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情绪高涨,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从而大大增强了课堂学习兴趣及效果。当然,趣味导入过程时间不宜过长,以2分钟左右为宜。导语要力求精练、巧妙、准确、有趣,既能造成悬念,又富有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2、积极利用课堂提问艺术一一开启思维王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如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磁石般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以顺利完成教学活动呢?实践证明: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往往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良好的教学提问艺术既是一种镇静剂,又是一股凝聚力,它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翻滚,奔腾向前,有所发现和领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也可以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内容而设计的提问,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的主要矛盾。这类提问称之为核心性提问,其作用是扣住教材主要内容,明确学习重点。让学生学习时直奔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第三册《坐井观天》时,我出示一些动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一双双眼睛注视着图,从而了解小鸟“飞行”的路线,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提问:'‘小鸟为什么飞到这儿来?它看到了青蛙会说什么?坐井观天的"观"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小鸟会飞到井口边?为什么青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