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五年级下册导学案语文及答案五年级下册导学案语文及答案【篇一: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草原学习目标1、会认4个生字(要求能准确认读),会写“毯、渲、勒、吟”等14个生字及相关词语。(注意书写正确、美观)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自己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3、主要方法:课前搜集蒙古族民俗风情的相关资料;朗读、勾画、识记,培养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自主学习1、我来读一读。方法:a、反复朗读课文三遍以上,在课文中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把音节写在课后的生字上面。b、我要再读三遍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请查字典。2、我来记一记。方法: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特别注意个别字不要多笔少画。如:吟、涩、襟。3、我来写一写。方法:把本课的生字、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两遍。毯()()渲()()勒()()吟()()迂()()襟()()蹄()()貌()()拘()()羞()()涩()()跤()()偏()()涯()()4、我会读一读,填一填。a、通过课前预习,我知道《草原》这篇散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空气是那么(),天空是那么(),使我总想(),表示我()。(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就像只用绿色(),不用墨线()的中国画那样,到处(),轻轻流入()。这种境界,既使人(),又叫人(),既愿(),又想坐下()。c、我能从课文中找到表现蒙汉情深的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1、初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作者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组内对桌同学互相交流)2、课文中作者描写了草原上的哪些画面?方法: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完善——板书展示(草原风光图)——()——()——()3、小组内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内蒙古草原美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练练测测1、选择正确的音节打“√”。2、给下面多音字组词。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热闹()拘束()洒脱()羞涩()勾勒()编号:№2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1草原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2、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从而激发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重点)3、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作品的表达方法。(难点)4、主要方法:朗读、勾画、思考,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和训练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1、我来读一读。方法:反复朗读课文,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在课本上做出旁批。(4处以上)方法: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对桌同学互相抽背)3、我来抄一抄。方法:摘抄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在摘录本上。4、我们比一比。同组同学pk一下,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评出今日“小小朗诵家”。合作探究1、“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①“无边的地毯”指的是什么?“白色的大花”指的什么?这样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情感?②这个句子中,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为什么?③请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