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麦冻害发生和防御补救措施摘要分析小麦冻害的发生特点和原因,提出小麦冻害的防御及补救措施,以为小麦生产提供指导。关键词小麦;冻害;防御措施;;S4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6-0083-01小麦冻害在河南省乃至长江以北各省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13年3月10日左右,黄淮麦区最高气温接近30°C,随后气温骤降至0〜7°C,4月19日左右又遭遇低温,造成春季冻害,称之为晚霜冻,俗称'‘倒春寒”,已成为制约河南省小麦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为此,分析小麦冻害防御与补救措施,以指导小麦生产。1小麦冻害发生特点小麦冻害发生按不同时期可分为初霜冻害、早春冻害、晚霜冻害。小麦幼苗长出后,秋季气温下降早且幅度较大,就容易发生初霜冻害,初霜冻害对分菓虽有一定影响,但若冻害发生不严重,小麦在以后的生长发育中,通过作物的自身调节,冻害症状会逐渐消失,对小麦产量不会构成威胁[3]。早春冻害发生的部位一般是叶片分藥,温度过低时影响分藥节,只要分藥节和根系具有活力,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仍可获得较好的收成。而晚春冻害受害部位除叶片外,还有幼穗部,幼穗冻死,影响受精结实,对产量造成较大影响,难以补救。一般来说,晚霜冻害对小麦危害较大。不同品种受害程度不同,弱春性的品种易受冻害;弱苗受害重,壮苗受害轻。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凡因干旱、缺肥、播量大、播种过早、播种过深等形成的弱苗,个体发育差,抗逆能力弱,冻害严重[4]。2小麦冻害原因分析据调查分析,小麦生产普遍存在耕作粗放、播量大、播期偏早等现象,致使部分麦田个体生长较差,发育提前,极易受春季低温寒流危害,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小麦拔节后对低温的忍受能力明显下降,当气温低于0°C时,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3°C的低温,将造成严重冻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抗寒能力逐渐下降,幼穗分化进入药隔期和四分体时期后,短时的低温(T〜0°C)也能冻死幼穗,如果到扬花期(花粉粒形成)出现低温天气,即使温度在时也可形成冻害,影响受精结实,造成小麦减产。3小麦冻害的防御措施防止小麦冻害发生,预防至关重要。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生产中综合考虑抗逆性、丰产性,,培育壮苗针对品种的特性,确定播期。可根据当地昼夜平均温度确定,一般昼夜平均气温稳定在16〜18、14〜16、13〜15°C时,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品种适应的播期[5-6]。同时也要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合理密植,保证麦苗茁壮成长,增强小麦抗寒能力。,降低土壤温度的变幅,在寒流前1〜2d浇水,可有效减轻冻害,但寒流到来时要立即停止。有喷灌条件的地方,尽量喷灌,宜小水漫灌,忌大水漫灌。,用潮湿柴草在田边的上风口生烟,一般每隔20m设置1个草堆,能提高近地面温度1〜、激素早春2月中旬至3月中旬叶面喷施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磷酸二氢钾、植物抗寒剂等,可增强抗逆能力,有效减轻冻害。,也可于早春在麦垄施草粪,提高土壤表层温度。种植时,为使小麦受光均匀,采取南北行向,以减少不良小气候对小麦生长的影响。4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