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一三年九月一、,是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实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发展,特制定《上海市智慧园区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创意产业集聚区、软件信息园、科技创业园、商贸流通园等各类产业园区。、智慧化、生态化发展提供规划、建设、运营等指导意见,各园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相关内容。、智慧办公、智慧物业、产业服务、生活服务、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等七个方面提出智慧园区建设内容,开展智慧化探索。,均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二、工作目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为目标,以创新园区管理、服务产业发展为主线,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园区内外部资源和服务,提升园区信息基础设施能级、运营管理效率、配套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促进本市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由企业集中型向产业集聚型、由资源招商型向品牌价值型转变。具体目标如下:(1)高速泛在的通信网络;(2)整合开放的园区管理;(3)集成共享的平台应用;(4)丰富便捷的生活服务;(5)高端集聚的智慧产业。(3I)■更透彻的感知(Instrumentation):利用园区中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视频摄像机、移动终端和手持设备、电脑和多媒体终端等,感知环境、设施、人员状态。■更全面的互联(Interconnection):融合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全面连接园区内各感知设备,全面互联园区运营、管理、服务等信息化应用系统。■更深入的智能化(Intelligence):运用大数据分析、智能辅助决策等信息化技术,实时采集分析园区各类数据,实现自动化控制、平台化管理和智能化处置。■云计算(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等软件或者其他Web服务来随时按需获取计算资源,完成高效、低耗、低成本的计算活动。■物联网(OfThings)基于互联网等传统信息载体,通过各类感知设备,全面获取环境、设施、人员信息并进行自动化数据处理,以实现“人—机—物”融合一体、智能管控的互联网络。■大数据(Bigdata)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具有4V特点:Volume、Velocity、Variety、Veracity。大数据分析基于云计算应用模式,通过多源融合和数据挖掘,形成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和知识服务。■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整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即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企业提供各种成熟的应用。■面向服务体系架构(SOA)是一个信息组件模型,它将信息化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通过这些服务之间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并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使服务可以通过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调用,有助于形成园区互联互通的信息化应用。■基础设施集约化集约建设宽带网络、通信机房、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共享和平等接入,保障用户对基础通信业务经营者的自由选择权。■信息应用平台化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机制,预留多系统集成与整合接口,鼓励使用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实现基于核心管理平台的统一授权认证、统一管理服务和统一数据存储。■投资运维多元化探索政府引导、园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智慧园区多元投资模式和“第三方建设运维、园区(企业)租赁使用”的多样化发展模式。三、、适度超前、集约建设、资源共享、规范管理的原则,开展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提升信息基础设施硬件服务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建设光纤宽带网络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实现“千兆进楼宇、百兆进桌面”,满足园区信息通信服务需求。■实现移动通信网络(3G、4G)园区深度覆盖,保障通信质量,提供稳定优质服务。■实现公共区域及重点场所的无线局域网(WLAN)全覆盖,平均上联带宽达到20Mbps。■应设置集约化信息通信机房,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