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实践论文-文档.doc

格式:doc   大小:6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践论文-文档.doc

上传人:aluyuw1 2019/8/6 文件大小: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践论文-文档.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践论文-文档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实践教学调查报告城市民族关系现状和问题——武汉市少数民族就业情况姓名学号院系(部所)专业任课教师完成日期城市民族关系现状和问题——武汉市汉阳区少数民族就业情况摘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武汉市,一个中等的发达城市,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在这里生存。正是因为这样的兼容性,使得武汉市的城市民族关系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可是在这样欣欣向荣的发展表象中,其中隐藏的问题阻碍着民族关系的发展。而这样的阻碍,从经济的基础来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少数民族的就业情况。从社会的反响来看,对于武汉市的少数底层人民,很多情况下,大家都是用一种歧视的眼光来看待。这其中又是怎么原因呢?我们在此就其现象,来探讨其中的显在原因。关键词:武汉市汉阳区就业生存歧视一、武汉市少数民族现况(四号字,黑体)据1990年统计,武汉市有少数民族42个,37897人。其中,万人以上的只有回族(19 815人);千人以上、万人以下的有土家族(6 110人)、满族(3408人)、壮族(3052人)、苗族(1440人);千人以下、百人以上的有蒙古族(746人)、侗族(650人)、瑶族(508人)、朝鲜族(317人)、畲族(280人)、白族(222人)、布依族(209人)、彝族(207人)、黎族(156人)、维吾尔族(146人)、藏族(107人);其余26个少数民族中,10人以上的有12个,10人以下的有14个。可以说武汉市的人口是不断增加的,在这个程度上,也看出了武汉市的发展给少数民族带来的吸引力其中汉阳区顿甲岭回族聚居区该聚居区坐落在汉阳青石桥附近,是本市最小的一个回族聚居区。这里原来是宰牛业和牛行业交易的场所,回族居民也多半是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他们来自市内或市外,流动性较大。汉阳县军山镇龙湖回族自然村全村共有人口242人,其中回族107人,%,系清朝末年从马家庄迁居于此,主要从事农业种植生产。,%。据1951年统计,武汉市的少数民族有回、满、蒙古、藏、苗等5个民族。1964、1982、1990年3次人口普查中,少数民族数和人口数均有增加。1990年有42个少数民族,%。文化结构武汉市少数民族文化结构同全市总人口的文化结构比较,存在“四高二低”现象,即大学本科、大学专科、中专、高中4项百分比均高于全市百分比,初中、小学2项则低于全市。职业结构建国前,武汉少数民族人口大多处于社会底层,就业率低下,且经常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在经济上,他们大多数经营同本民族生活****惯有密切联系的行业和从事各种体力劳动,建国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招工采取同等条件优先录用的方针,经过转业、就业、组织生产自救等形式和途径,广开就业门路,促使少数民族工人阶级队伍迅速成长。1990年,全市少数民族在职人口总数为17352人,较1981年增加近1倍。其中分布在农、林、牧、渔、水利业的有904人,%;分布在工业战线的有6 561人,%;在地质普查和勘探业的有59人,%;在建筑业的有1398人,%;在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的有1077人,%;在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的有2 13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