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科信息门户信息组织的优化
为了解决网络信息的无序问题,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组织模式得以提出,包括网络信息的微观组织模式、网络信息的宏观组织模式——网络资源指南与搜索引擎、网络信息的重组模式——编目、网络信息的深层组织模式——学科信息门户以及网络信息的分布式组织模式——数字图书馆[1],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信息失控的局面有所改观。其中,学科信息门户近几年在国内外发展较快。
“基于学科的信息门户”(Subject Based Information Gateways,即SBIGs,本文简称为学科信息门户)又称为基于学科的门户(subject-based gateways)、学科索引门户(subject index gateways)、虚拟图书馆(virtual libraries)、信息交换所(clearing houses)、学科树(subject trees)和寻路器(pathfinders)等[2]。它曾经是“提供可检索和可浏览的因特网资源目录的联机服务系统,集中于某一相关的学术领域,提供对经图书馆工作人员遴选和按学科组织的因特网资源的利用”[3]。在开放式数字信息服务环境下,“学科信息门户致力于将特定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工具与服务集成到一个整体中,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的信息检索和服务入口”[4]。学科信息门户按照某学科(专题)用户的要求对网络中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了更有针对性、更深入的揭示,在给用户“指路”的同时提供更专门、更专深的信息检索服务,有助于专业用户在本领域的“信息超市”(information supermarket)中选择高质量的资源和获得“一站式检索”(one-site search)服务,从而保证用户获得“所得即所要
”的信息。正是由于学科信息门户具有这些优于搜索引擎的特点,新的学科信息门户近几年在国外不断涌现。在国内,2001年底正式启动的中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the Chinese Science Digital Library,简称CSDL)也已建立起图书情报学等多个学科信息门户。笔者拟对学科信息门户的优化策略进行探讨,以期能为已有的学科信息门户的改进与新的学科信息门户的开发提供参考。
1 尽可能全面地收录本学科资源
一个好的学科信息门户所指引的有关资源应尽可能地涵盖本领域重要的资源(涉及资源的内容、时间、地域与语种范围),如表1中的INFOMINE的记录达到了12万余条;收录的资源类型宜多样化,以方便用户对某一专题信息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即建立一个不仅收录各种形式的因特网资源(网上可以公共获取的全文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书目、指南、邮件列表、电子公告板、新闻组、机构、会议、专家、学者以及其他网站链接等),而且囊括馆藏实体资源(包括二次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馆藏目录、联合目录等)的集成化系统,实现两种资源在同一界面的无缝存取(seamless access),并将其整合为易检易用的有机整体,即“hybrid libraries”(复合图书馆)。基于用户利益而管理的复合图书馆:人文科学复合图书馆的组织管理模型(MAnaging the hybrid LIbrary for the Benefit of Users,简称MALIBU)[5]便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2 严格选择资源
从总体而言,学科信息门户的资源选择必须有一套符合该学科特点、既定用户需求、服务宗旨、规模及经费支持等方面要求的资源选择标准。就单个资源而言,在内容上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客观性、唯一性、新颖性、完整性与针对性(所指引的网址要尽量接近主题内容,尽量减少用户点击的次数);在形式上要考察信息的格式(是否是标准的或常见的格式,,.gif等),用户使用的便利性(考虑用户访问本网站采集的资源时所需的硬件、软件和连接方式等要求),导航是否清晰,排版结构的美观程度以及资源的可存取性与可用性(指向的资源地址正确,链接资源的原始网址以便用户访问到最及时和最权威的信息,注意被链接资源的注册要求、收费规则、知识产权声明与特殊服务规则等;优先选择网上免费资源,当网络用户与镜像站点的
“电子距离”比原始站点更近时,要链接镜像站点以便于用户进行更有效的存取)。
表1中的ADAM,AHDS,SOSIG,EEVL,EELS,OMNI和MathGuide都强调要选择学术性资源,Biz/ed则注意选择来自非盈利机构网站的资料。SOSIG提供的每一种资源都经过研究图书馆员和学科专家的选择与描述,这些资源有:电子期刊、数字化图书、报告、论文、书目、教育软件、电子新闻稿、邮件列表和重要的社会科学机构的主页。LII选择与评价资源的标准是:选择最适合公众和图书馆用户需求的资源,不收录没有信息内容的纯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