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23例眼球后退综合征的临床分析.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3例眼球后退综合征的临床分析.doc

上传人:1529039003 2014/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3例眼球后退综合征的临床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3例眼球后退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古扎丽努尔·吐拉克张帆吐尔洪江·麦麦提

【摘要】目的探讨眼球后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26眼眼球后退综合征病例根据其分型分别选择单眼内直肌后退,双眼内直肌后退,单眼内、外直肌后退等术式进行治疗。结果23例患者中8例斜视大部分矫正,外转及内转功能好转(%);12例斜视代偿头位部分改善(%);3例(%)第一眼位无异常的病例,未做手术。结论眼球后退综合征诊断及分型是治疗的关键,一旦诊断明确则选择手术治疗。主要采取水平肌肉的后徙术式,如伴有斜肌功能异常、出现代偿头位时也要考虑做斜肌联合手术,尽量避免眼外肌的缩短。
【关键词】眼球后退综合征斜视手术
眼球后退综合征(DRS)是一种先天性眼球运动异常,约占斜视的1%,该病主要特征为眼球内转时眼球后退、睑裂变小,同时伴有上转或下转,外转不能或严重受限,有时内外转均受限。多数病人在原在位或采取轻度代偿头位,可以获得双眼单视,无需处理。部分病人原在位时有明显斜视,或存在不雅观的代偿头位,需要手术治疗[1]。我科2002年9月~2011年3月共收治23例此类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2011年3月23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龄4~16岁,左眼14例,右眼7例,双眼3例。
:家长或他人发现斜视、面转视物和睑裂变化等。常规检查视力、屈光间质、眼底;验光矫正视力及头颅CT。眼肌专科检查:包括角膜映光、交替遮盖、眼球运动、同视机、立体视、线状镜、歪头试验、三棱镜检查(6mm和33mm角水平和垂直斜视角,双眼转25°,向下转25°和原在位的斜视角)、牵拉试验和肌电图。
,内斜视16例,3例第一眼位无异常;同视机I级功能10例,II级功能7例,III级功能6例;单眼弱视4例,双眼弱视3例,未形成弱视16例;斜视角10°~35°;DuaneI型16例,DuaneII型5例,DuaneIII型2例伴有斜肌异常及代偿头位。
2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3例对第一眼位无异常的病例,未做手术。
仅对内转时眼球后退、睑裂缩小、眼球上下偏斜明显者行外直肌后退。内斜视16例,对内斜的病例,行内直肌后退术,内直肌后退最多6mm,如牵拉试验(+),则后退量保守。外斜视3例行外直肌后退术,外直肌后退10-12mm;1例因内转时眼球后退、睑裂缩小,行内直肌后退6mm,外直肌后退8-9mm。上述患者中4例下斜肌功能强健侧歪头,行下斜肌切断并部分切除。3例不通对内转时眼球后退和睑裂缩小及垂直偏斜的矫正,行外直肌后退10-12mm。内转时上斜明显者则行内直肌后退或下移5mm。
3讨论
眼球后退综合征发病率约占斜视的1%[1],单眼多于双眼(8∶2),左眼多于右眼(3∶1),女性等于或略多于男性;有良好的双眼单视,很少发生弱视;外展不能或受限,外转时睑裂开大;内转正常或轻度受限;内转时眼球后退,睑裂缩小;眼球内转时合并上射、下射现象为主要临床特点[2]。
眼球后退综合征主要为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