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扎染
云南大理扎染:
◎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就有染织之法。
◎从唐代《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和宋代《大理国画卷》中人物的衣着服饰来看,早在一千多年前,白族先民便掌握了印染技术。
◎宋代《大理国画卷》所绘跟随国王礼佛的文臣武将中有两位武士头上戴的布冠套,同传统蓝地小团白花扎染十分相似,可能是大理扎染近千年前用于服饰的直观记录。
◎经过南诏、大理国至今的不断发展,扎染已成为颇具白族风情的手工印染艺术。
◎特别在盛唐年间,扎染在白族地区已成为民间时尚,扎染制品也成了向皇宫进献的贡品。唐贞元十六年,南诏舞队到长安献艺,所着舞衣"裙襦鸟兽草木,文以八彩杂革"即为扎染而成。
◎十世纪,宋仁宗明令严禁扎染物品民用,把它作为宫廷专用品。
◎明清时期,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到达很高的水平,出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
◎到了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
◎当代,大理染织业继续发展,周城成为远近闻名的手工织染村。1984年,周城兴建了扎染厂,带动近5000名妇女参加扎花,80%以上销往日、英、美、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供不应求。这里,妇女们个个在扎花,户户在入染,已成为重要的扎染织物产地。产品有匹色布、桌巾、门帘、服装、民族包、帽子、手巾、围巾、枕巾、床单等上百个品种。
大家看这两块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扎染
2. 手工扎染的工艺特点
一、扎染的概念: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
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
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历史发展:
扎染有着悠久历史。起源于黄河流域。
现存最早的扎染制品, 是出于新疆地区公元408年东晋时期。目前,在我国以白族扎染最为著名。扎染是最原始、最朴素的手工艺术,它的扎结方法很多,效果也很多样,不到最后工序不知道它的真面目,致使扎染手工艺被倍受关注。
扎染工艺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
二、手工扎染的工艺特点
。手工扎染面料的局限性比较小,一般以棉、麻、
毛等为主,主要根据制做产品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面料。
。
手工扎染的染料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天然植物染料和化
工直接染料。天然植物染料环保,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传
统扎染工艺中相对常见些,而且对人体也能起到一些保健作
用(例如板蓝根提取色当中就有消炎的功效),但是加工提取
的工艺比较复杂,产量少,价格贵。化工直接染料,它的特
点是价格低廉,颜色较多,但色牢度较差。
3扎染工具
扎染工具包括:各种线、绳、带、网袋等;不同大小的缝衣针;不同形状的薄板(竹、木板或能经受100℃不变形的塑料板等);各种夹具(包括各种夹子);其他各种器具(扎染技法应用熟练的人,身边的许多器具都可以被用来做扎染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