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论保险公司财务制度中IBNR准备金计提规定的合理性张伟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精算研究中心【摘要】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现行《保险公司财务制度》中关于IBNR准备金计提方法的合理性。基于所采用理论方法和样本数据基础,本研究的结论表明,现行计提规定不太合理,可能低估保险公司的IBNR准备金。建议参照国际通行的评估方法,尽快制定明确的计提IBNR准备金的方法。【关键词】IBNR准备金财务制度精算方法一、引言IBNR赔款准备金是保险公司对已经发生保险事故但尚未报告的赔款给付所计提的责任准备金。我国各保险公司目前普遍按照财政部1999年1月颁布的《保险公司财务制度》计提IBNR准备金,具体规定为,按不超过当年实际赔款支出额的4%提取。另外据悉,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在研究制定并即将颁布《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暂行办法》,也将规定计提IBNR准备金的精算方法。在上述前提下,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问题是,应该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保险公司财务制度》计提,还是应该按照中国保监会将规定的精算方法计提IBNR准备金?这其实也是我国保险业经常碰到的问题,通常的处理办法是协调两个机构的规定,并在过渡期间按“两者孰高”的方式计提。事实上,中国保监会2003年3月24日发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中指出:对于IBNR准备金,保险公司可按照《保险公司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提取,但如果按照精算方法计算的准备金大于按照《保险公司财务制度》提取的准备金,则取大者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报告的报表数。无论是按财务制度、按精算规定、还是按照“两者孰高”的方式处理,都无法回避一个问题:现行财务制度规定的计提IBNR办法是恰当,或是偏高?或是偏低?这里的“恰当、偏高、偏低”的含意是与实际状态进行比较。如果现行办法普遍偏高,或是普遍偏低,则按“两者孰高”的处理方式没有意义。我国保险实务界人士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比如,赵卫星(1997)和孙刚(2001)曾分别在《保险研究》上(见文献【1】、【2】)撰文指出,按照标准精算方法得到的IBNR准备金与按照我国财务制度计提的值相差较大,文献【1】还提到:按照国际上通行精算方法关于IBNR赔款准备金的估算模型,国内财险公司1996年的IBNR赔款准备金的保守估计值至少应占毛保费收入的8%。根据这个估计,可以推断国内财险公司1996年应计提的IBNR赔款准备金应超过当年实际赔款支出额的8%(因为当年实际赔付率小于100%)。,;,如果按照总的实际赔款支出额的4%来计提IBNR,,,这也就意味着1996年按照财务制度计提的IBNR准备金严重不足!然而,文献【1】没有提供详尽的数据、具体的估算方法及其论证过程,而且其结果仅针对1996年国内财险公司的情况,并不能使人十分信服其陈述的结论。因此,为了充分论证保险公司财务制度对IBNR准备金的计提规定是否合理,本文从IBNR准备金的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这两个方面做进一步的分析。先从理论上对现行《保险公司财务制度》关于IBNR准备金的计提规定进行了探讨,重点分析计提基础的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