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知识点】1、食物中六类营养成分:①糖类②脂肪③蛋白质④水⑤无机盐⑥维生素2、六类营养成分中,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3、六类营养成分中,糖类、蛋白质、脂肪、水和无机盐参与构成组织细胞4、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即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5、维生素既不构成组织细胞,又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6、主要的供能物质——糖类备用能源物质——脂肪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水7、维生素种类含量丰富的食物缺乏症维生素A肝脏、鱼肝油(玉米、胡萝卜)夜盲症维生素B1谷类、豆类的种皮、肉类脚气病维生素C新鲜的水果、蔬菜坏血病维生素D肝脏、鱼肝油、蛋黄儿童的佝偻病,成人的骨质疏松症8、缺钙——儿童的佝偻病,成人的骨质疏松症缺铁——贫血病,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9、“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消化被直接吸收,“淀粉、脂肪、蛋白质”要消化后才能被吸收10、①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其中口腔、胃、小肠具有消化功能,胃、小肠和大肠具有吸收功能②消化腺及对应的消化液:唾液腺(唾液)、胃腺(胃液)、肠腺(肠液)、肝脏(胆汁)、胰腺(胰液)注:直接开口于消化道内的小腺体: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唾液腺、胰腺和肝脏11、胆汁中不含消化酶,可以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属于物理消化12、口腔内的消化液有唾液,参与消化淀粉;胃内的消化液有胃液,参与消化蛋白质;小肠内的消化液有肠液、胰液和胆汁,参与消化淀粉(以及它的初步消化产物)、蛋白质(以及它的初步消化产物)和脂肪13、淀粉的化学消化的部位是口腔、小肠蛋白质的化学消化的部位是胃、小肠脂肪的化学消化的部位是小肠14、参与消化的消化液淀粉(唾液、肠液、胰液)蛋白质(胃液、肠液、胰液)脂肪(胆汁、肠液、胰液)15、消化最终产物: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甘油和脂肪酸16、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应分别占30%、40%、30%17、A级标志AA级标志呼吸系统18、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19、肺——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20、肺泡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有①肺泡数目多;②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21、人体的呼吸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①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又叫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③气体在血液内的运输,氧气由红细胞运输、二氧化碳由血浆运输;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2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两处: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②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23、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于氧气的含量24、,,、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用于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26、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27、血液分层后,血液分为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如下图B所示);血液凝固后,血液分为血清和血块(如下图C所示)血浆28、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形状双面凹的圆饼状圆球状形状不规则有无细胞核无有无大小较大最大最小数量最多最少较多功能运输氧防御疾病止血和加速凝血29、红细胞中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少是贫血,多吃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30、身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31、RBC——红细胞,WBC——白细胞,HGB——血红蛋白,PLT——血小板32、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肺泡处毛细血管)的地方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血液变为动脉血,呈鲜红色;血红蛋白在氧含量低(组织处毛细血管)的地方与氧分离,血液变为静脉血,呈暗红色33、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一个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34、血管种类功能分布管壁特点官腔特点血流速度动脉心脏→全身各处多分布在较深部位较厚,弹性大较小较快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非常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最慢静脉全身各处→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较薄,弹性小较大较慢35、判断三种血管的依据:动脉——由主干到分支;静脉——由分支到主干;毛细血管——红细胞单行通过36、心脏的四个腔及相通血管的名称:右心房——上下腔静脉(静脉血)左心房——肺静脉(动脉血)右心室——肺动脉(静脉血)左心室——主动脉(动脉血)37、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