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姓氏文化研究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姓氏趣闻
姓
氏
文
化
中国最好听的十个姓氏:
1、钱 2、官 3、龙 4、郝 5、甄
6、郑 7、金 8、高 9、丁 10 、孔
中国最难听的十个姓氏:
1、吴 2、贾 3、傅 4、赖 5、胡
6、朱 7、史 8、阎 9、魏 10、秦
无姓禅师◇唐代佛教东土第五组禅师弘忍大师,黄梅人,他生下来,就没了父亲,把他放到水中,他却淹不死,人们都叫他“无姓儿”。四祖听说此闻,就去看他,问:“小儿,你姓什么?”他回道:“姓佛。”四祖又问:“你难道没有姓吗?”他又说:“姓空。”四祖看他无依无靠,就收他做了自己的弟子,后来做了继承人。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三
忌姓不婚◇唐朝官至三代(武宗、宣宗、懿宗)宰相白敏中,唐太原人。他看中了一位姓候的书生,想招他为婿,他的妻子却说:“此婚不可,我家姓白,他姓侯,人家就会叫我们‘白猴’了。”白敏中一听此话,觉得有理,于是就算了。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三
梦得夫姓◇从前,有一个贵族人家的女儿,多次谈婚都不成功。有一天,她在梦中见到一个人,那人对她说:“田头有鹿角,田尾有日灸,那人就是你的丈夫呀。”后来遇到了一位鲁姓男子,随向他求婚,很快就成功了。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三
煮熟狗◇狄仁杰曾对郎官卢献戏说:“你再配上一匹马,就叫作驴了。”卢献不甘示弱,立即还击道:“劈开明公,你就成了两只狗。”狄仁杰笑着说:“狄字乃‘犬’傍加‘火’字,怎么成了两只狗?”卢献连忙纠正道:“犬边有火,那就是煮熟狗。”
姓氏趣闻
伏羲氏是我国上古时期著名的部族首领,不仅被列为三皇之首,还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史载,伏羲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建都於陈,死后亦葬于陈。淮阳自古就称“太昊之墟”,就是传说中的陈都。
伏羲氏贡献颇多,但他最重要的贡献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在原始社会之初,人们群居杂婚,难免近亲婚育的弊端,伏羲氏认识到这种危害,制定了一套同姓不婚的嫁娶礼仪制度,从而避免了血亲通婚,实现优生繁衍。姓作为“远禽兽,别婚姻”的符号,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记,经过数千年的分衍发展,,这些姓氏有的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绝大部分代代相传,延绵不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可以说中华万姓同根,根在伏羲氏,而羲皇故都淮阳,正是中华姓氏最初的发源之地,滥觞之地。《三坟》曰:“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为风姓”,因此“风”为中华第一姓。
姓氏创建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 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商王室为子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氏。
姓氏形成
姓氏的种类
1、以祖先的祖号或庙号为姓。如尧的族号是唐,他的一些子孙后代便姓唐。周朝文王、武王后代就分别姓文、姓武。
2 、以国名地名为姓。如齐、鲁、秦、晋,又如春秋时齐国公族大夫分别居住在城郭四边,就以东郭、西郭、南郭、北郭为姓。东门、南宫、欧阳等也是如此得来的。
3 、以官职或职务为姓。古代的有司马、司徒、帅、尉等,担当这些职务的人的后代就以此为姓。以职业为姓的如管乐器的姓乐,做买卖的姓商,还有陶、屠、巫、卜、施等。
4 、以动植物为姓。
5 、以数字为姓。如伍、陆、万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姓氏也在不断变化,如复姓的截音,把公孙截成姓公姓孙,孟孙截成姓孙姓孟。
中国古代的姓氏图腾
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非生物等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他们有一种超自然力,会保护自己,并且还可以获得他们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人的眼里,图腾实际是一个被人格化的崇拜对象。图腾作为崇拜对象,主要的不在他的自然形象本身,而在于它所体现的血缘关系。图腾崇拜的意义也就在于确认氏族成员在血缘上的统一性。
图腾产生于什么时期呢?
一般认为是产生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在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