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外肌及其本体感受器的病理学改变.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外肌及其本体感受器的病理学改变.doc

上传人:crh53719 2014/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外肌及其本体感受器的病理学改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外肌及其本体感受器的病理学改变
摘要:目的研究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外肌及其本体感受器的超微结构,以期探讨间歇性外斜视的发病机制。方法取1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及5例同期角膜移植供体的健康人眼内直肌,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肌纤维及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的超微结构。结果(1)光镜下及电镜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眼外肌纤维呈萎缩、损伤样改变。(2)光镜下及电镜下眼外肌本体感受器正常对照组比较,眼外肌本体感受器结构出现明显异常。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弱侧眼外肌内直肌及其本体感受器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可能与间歇性外斜视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关。
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眼外肌本体感受器




收集2005年6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确诊的的间歇性外斜患者10例,男性5例,女性5例,年龄7-30岁,,斜视度数30△-120△。同期角膜移植供体的健康人眼内直肌5条为正常对照。

在治疗外斜视的手术(内直肌缩短)中取患者非注视眼内直肌附着点后长约4mm,宽约10mm的眼外肌,严格按照活检标本病理检查的技术操作要求,避免挤压肌肉,取下的组织立即置入有液氮的容器中,温度约-160℃,同样方法取新鲜角膜移植供体的健康人内直肌及保存。

置入液氮容器的标本达速冻目的后,取出置于-20℃恒冷切片机进行切片(附着点后4mm处连续切片,层厚约10um),常规HE染色,置光镜下检查。

采用Olympus BH2-RFCA显微镜进行观察并显微照相,


另外收集同期在我院行间歇性外斜视矫正术患者10例;年龄8-31岁,,斜视度数40△-110△,△。同期角膜移植供体的健康人眼内直肌5条作为正常对照。

在治疗间外的手术中取患者非注视眼内直肌附着点后长约5mm,宽约10mm眼外肌,取肌肉-肌腱连接处3块3mm×1mm×1mm组织,%戊二醛固定液中,4℃保存。对正常对照组同样方法取材及保存。

%的戊二醛固定后的标本,移入二甲***酸缓冲液(PH=)中浸泡24小时以上,1%四氧化锇后固定2小时,50%、70%、90%、100%***脱水每级10分钟,,定向包埋,半薄切片定位,超薄切片采用醋酸双氧铀/柠檬酸铅双染色后,置于PHILIPS CM120透射电镜下观察。


正常对照组眼外肌纤维排列紧密、整齐有序,大小均一;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外肌纤维数量减少,排列失去规律,大小不一。
――肌梭的形态结构
两组眼外肌肌梭多位于肌腹或肌肉-肌腱连接处,其长轴与梭外肌平行,外被结缔组织构成的梭囊包绕,梭囊在肌梭赤道部膨大,其外观呈梭形,梭内肌纤维的直径明显小于梭外肌纤维,细胞核呈缗线状排列,或集中于肌纤维中段,而使该处膨大。梭囊内可见有髓及无髓神经。两组在光镜下比较无明显差别。
――栅栏终端的形态结构
两组内直肌栅栏终端分布、走行、及终末形态无明显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