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中国画继承与发展中的诗与画.pdf.pdf

格式:pdf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画继承与发展中的诗与画.pdf.pdf

上传人:ying_zhiguo03 2015/12/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画继承与发展中的诗与画.pdf.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维普资讯
中国画继承与发展中的诗与画



梦笔生花黄正襄作
一般人常认为诗和画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艺术形近年来诗画在一些作品中渐渐失去了相辅相成的地
式,而二者联系在一起的时代则是唐宋以后。其实不位,而是各自为政了。诗人并不作画,画家也不写诗,
然。据考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诗与画已经密切联系也不以诗的意境作画,即使偶尔在画面上勉强题几句
在一起了。孔子就认为“绘事后素⋯⋯其可以言诗已古诗,也不过是简单的重复画意。实际上,画已成了诗
矣”,也就是说要在白底子上画好画,进一步再谈诵诗的插图,或者说诗成了画的补白,既不能抒发画的感
经。屈原好沙》“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也就是在他情,又起不到把诗意形象化的作用。再说,一幅画题上
的诗中说到画。其后有“诗画相表里”、“画主诗相”等古人或别人的诗就好像借穿别人的美丽服装去参加
等说法。直至宋苏东坡题王维《蓝关烟雨图》,“昧摩诘宴会一样,毕竟衣不合体,甚至捉襟见肘、格格不入。
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认为诗和画因此,画与诗的结合成为无可无不可了。究其原因,当
在传统中国画中是不可分割的艺术形式。历代画家遵然非一言所能蔽。可能是因为画无论好坏总可成形,
循这个道理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为大家所公认。然而在今天的经济社会中,名家作画可以天价售出,得到

年第期
维普资讯
苑漫
糍嚣髓赫蒜囊蠢妻
车马轻裘、琼楼玉宇。而最次的画,也可以叫卖街头, 水画,后经宁宗皇帝补题“宿雨浸畿甸,朝阳丽帝城;
对于糊口之资也不无:,而诗就不然了。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顿时成为赞美盛世的颂
古人说“诗人少达而多穷”,至于“自烧松火读唐歌。南宋末画家郑思肖为画菊题“花开不并百花丛,独
诗”白石语,也未免太寒酸了。所以自讨苦吃的人自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然少了,因而形成画无诗情,诗无画意。而且一些人古诗中旬句说菊花,实是表明自己的爱国情操,心系在
典诗词根底又不深,勉强用半文半白的诗写在画上, 南方至死不变。倪云林为这位画家题《兰》:“秋风兰蕙
又格格不入。而古典诗词又要求韵脚对仗,句、读、音、代为茅《离骚》,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兰
声,引经据典,用字少又要简练地表达画的意境。而经芷更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
典之学又非一日之功,实是困难重重,还不如摒而去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黄庭坚题唐戴嵩
之。当然,我们不强调画一定要题诗,但画面一定要有《牛》图:“韩生画肥马,立仗有辉光。戴老作瘦牛,平田
诗的意境和内涵,如甘醇入饮,虽久而不闻其香,却能千顷荒。觳觫告主人,实已尽筋力。乞我一牧童,林间
与之俱化。听横笛。”他任宋神宗时的检讨官,不愿卷入朋党之
近来更有甚者,有些人从西欧学画归来,也挤入争,但也无能为力,有退隐山林的愿望。
中国传统画行列,本来他在国内读书就少,所学古典所以宋徽宗赵佶成立画院,考试画家尝以诗命题
诗词也稀如凤毛麟角,于是不得已扬言:中国画已经作画。例如,试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应试
是末路,无发展的余地,不敷时代要求,必须彻底改者多画岸边一船,一鸥或一鹭,以示无人问津。而中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