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阅读改革的新思考
綦江教育科学研究所赵小平
QJJKSZXP@
一、为什么?
二、做什么?
三、怎么做?
一、为什么?
美国研究阅读的专家吉姆·崔利斯说过: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
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案例:犹太人的教育“密码”
案例:开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杜复平女士给我提供了她儿子的一个故事。她的孩子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时,用错了语文卷子,拿了下学期的语文卷子。快考完的时候才发现用错了试卷,但是来不及更换,只好将错就错。阅卷出来后,想不到的是,儿子的成绩是98分,差两分就满分。这个学校有个很好的做法,就是孩子如果认为成绩不理想的话,可以申请参加二次考试,记录最高成绩。这个孩子想:我考下学期的卷子都考了98分,如果考学过的卷子肯定能得满分,于是就申请了二次考试,用了上学期的考卷,结果考完后一阅卷,成绩为93分。
语文这个学科跟理科不一样,它不是一一对应的,靠一个系列、一个梯级、一个台阶去给学生提高成绩,它必须通过大量的积累,然后才能有一个提升。
案例:《中国教育报》曾经报道了这么一件事:病假条换来的课外阅读。有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开始由于偶然的生病请假,结果在家里读书让她感到比学校里上语文课更加快乐。这种愉快的阅读体验带来的是让她以不断请假、旷课的方式来换取课外阅读。结果,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她写了100多张病假条,换来的是400多部名著的阅读,她的成绩也特别突出。
调查:在语文学习中,对你帮助最大的事情是什么?
教师教得累——字词句强拉硬拽,段篇章条分缕析,重难点深度剖析,满堂灌照本宣科,教师怎能不累!
学生学得厌——3分钟即可读完的课文要学3节课,3天即可读完的教材要学半年,学生怎能不厌!
书读得少——课内时间被满堂灌挤占,课外时间被各门作业压得喘不过气,哪有时间读书!
一项调查显示:,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大国,人均阅读量实让人感到惊愕和不可思议。除了人均阅读量低之外,另一个倾向是读书的功利性和实用性突出。在有限的人均购书中,八成都课外教材;在各大书店的销售统计中,教参、基础训练、考试辅导类的书籍也占了很大比重。中均每天读3万字,中均每年读4900字,不到美国儿童的六分之一。
案例:课堂实录:朱自清的《春》开始的几分钟——老师说:“请打开书的23页,读一下文章的名字。”同学们就读:“春。”老师又问:“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啊?”学生就说:“朱自清。”老师接着追问:“看一看下面的注释,朱自清是哪里人?”学生就看注释。老师随后问道:“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就这样一路问下来,非常零碎。这样的课堂看上去似乎有点极端,但这确实是许多语文课堂的一个现实状况。这样的课堂把学生本来应该有的阅读时间占没了。
许多语文课堂确实是因为大量、繁琐的环节影响了孩子的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但是当我们把课堂分割零碎之后,孩子就感觉不到生命活力了。
阅读能力
学习能力
提高质量
实践告诉我们:
→
→
学习能力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独思能力
阅读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能力为重
坚持全面发展
阅读对于人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人都能从阅读中学习,获得乐趣,变得越来越聪明,变得越来越有品位,从读书中获得幸福的人生。
二、做什么?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主持的“促进国际阅读素养研究”认为,一个人的阅读素养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理解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
二是从阅读中构建意义;
三是能从阅读中学习;
四是积极投入有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