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3
文档名称:

融境界——-王阳明心学美学思想及研究.pdf

格式:pdf   页数:7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融境界——-王阳明心学美学思想及研究.pdf

上传人:1006108867 2015/12/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融境界——-王阳明心学美学思想及研究.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贵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道德与审美的圆融境界——王阳明心学美学思想研究
姓名:陆永胜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美学
指导教师:龚妮丽
20080401
圆融了道德与审美的三种境界形态一仁境、诚境和乐境,三者各具特色而又相中文摘要其良知具有二重性的品格——普遍性品格与个体性品格,二重性的良知是解读王道德与审美的圆融境界是王阳明心学美学思想的最高追求和呈现形态,这是由王阳明心学美学的独特内涵决定的。王阳明心学美学的本体依据是“良知阳明心学美学思想的出发点。在二重性良知的规定下,王阳明心学美学具有圆融道德与审美的特征和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它们决定了阳明美学境界思想的总体特色。王阳明心学美学主客体之间是一种心照万物,万物映心的关系,由于二重性良知决定了“致良知”工夫在“心与理”、“心与物”两个角度展开,这一主客体关系具体体现在心体纯化和心物圆融两个方面,境界正是在此工夫过程中从“在”到“有”的。王阳明的美学思想体现了当下存有的明觉良知即为境界,它包含着互交融,并以乐境为最高追求。关键词:王阳明:心学美学;良知;致良知;道德与审美;境界
’;,#.簍瓵琺;;.甌..⑽鰐—;
论文作者签名/绁日期:~论文作者签名:组导师签名:辫日期:垫卫旦拟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在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本人完全了解贵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贵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C苈畚脑诮饷芎笥ψ袷卮斯娑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生于明成化八年,卒于明嘉靖七年年U憬嘁θ恕T矣谠街裘鞫矗视小把裘鳌敝牛⒁灾杏谑馈儒凡三变,“肇始于理学,演发为性学,终成于心理。可谓之滥觞于‘理’,集大成于‘心’。黄宗羲也说:“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至阳明而后大。’’想的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对其美学思想的研究则更少。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西方现代某些美学思潮缦窒笱姥А⒋嬖谥饕迕姥А⒔馐脱姥У及心理学观念的引进,国内对王阳明美学思想的研究有了萌发之势。即便如此,到评述王阳明的心学美学思想‘,即使偶尔有少数几部中国美学史讲到该思想,也是略而不详,仅做一些试探性、可能性的研究。近几年,有的论文虽论及王阳明的美学思想,但并未以“史”的眼光来看待王阳明。王阳明在美学史中仍被冷落在一角。这种现状不啻是对王阳明美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美学发展史中地位的忽视。故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此作些尝试性的研究。值得说明的是,笔者这里对王阳明美学思想的研究并非爬梳王阳明关于美和艺术的言论。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美皇且桓黾蚣虻ササ男稳荽剩且恢状态,尤其是和“善”统一的状态。“美”不是依纯逻辑推理获得的概念,而是契入主体精神之内的,是主体在审美心态下体验的过程和结果,它往往以境界的形态呈现出来。王阳明在其哲学著作和其诗文中就很少提到“美”,但其中所反映出来的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对实存生活的体验和超越日常生活的心灵状态无刖吾王阳明是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方东美先生在谈新儒学思想演变时认为:新杉跹裘髟诿鞔跛枷耄酥林泄苎飞隙颊加兄匾5匚弧K乃枷中含有丰富的美学因子。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因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对王阳明思目前为止,研究的情况仍不容乐观。中国现行几乎所有的中国美学史都没有专题厩濉炕谱隰耍骸魅逖О本褐谢J榫郑臧妫常蕉溃骸硐胗胛幕嘈本褐泄悴サ缡映霭嫔纾臧妫页.
不具有审美的意味。鲍姆加登认为美学不仅仅指关于“美的艺术的理论也指“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一遥篮鸵帐醯乃枷牍楦降资侨说乃嘉方式的反映和结果。鉴于此,笔者侧重从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中发掘其美学思想。这是一种对思维方式的考察,从而探寻其思维方式导致下的对世界的审美观照。同时笔者认为结合王阳明的诗文、联系他的实存体验会更有利于对其美学思想的认识。王阳明心学形成于明代中叶,作为时代的产物,一方面,它深受当时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明代中叶,明王朝宦官专政,皇权旁落,朋党倾扎,忠良遭陷,皇族内部争权夺利,战争连绵,民不聊生,少数民族和农民起义频繁;同时在手工业经济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随之而来的是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社会上充斥着“知而不行”、“知行不一耐前芷ⅰM跹裘髁⒅居谏缁岬德的重建,他提出了“良知“致良知”说,意在把天理内化于人心,心即理也,心理合一,人发一念为恶,即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