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京剧.ppt

格式:ppt   大小:7,171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京剧.ppt

上传人:feng1964101 2019/8/23 文件大小: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京剧.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或代表作- 京劇评分:良+任课:龚红月目錄京劇的起源簡介徽劇的形成京劇形成與發展京劇的藝術特色京劇面譜由來簡介京劇面譜由來的說法京劇面譜的顏色意義京劇行當生行旦行醜行關於京劇的有趣故事暨大京昆社協辦的聯合京劇演出暨大京昆社舉辦的聯合京劇演出片段組員名單京劇的起源京劇的前身:徽劇,至清末民初通稱皮簧戲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三慶班”、“四喜”、“和春”、“春台”诸班)進京後大量吸收當時在北京流行的昆曲、京腔、秦腔等各種戲曲藝術的成就同一時間,受到北京的語言、風俗等地方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中國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歷史京劇之名始見於清光緒二年(1876)的《申報》歷史上曾有皮黃、二黃、黃腔、京調、京戲、平劇、國劇等稱謂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後與北京劇壇的昆曲、漢劇、弋陽、亂彈等劇種經過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京劇,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為一體,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敘演故事,刻劃人物,表達“喜、怒、哀、樂、驚、恐、悲”思想感情角色可分為:生(男人)、旦(女人)、淨(男人)、醜(男、女人皆有)四大行當人物有忠奸之分,美醜之分、善惡之分。本资料来源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更多资料请访问.(....)簡介徽劇的形成是在徽腔與青陽腔結合的基礎上,同亂彈、吹腔交流融合受昆腔的一定影響,有了徽班與徽幫清乾隆55年(1790年)四大徽班相繼進京演出,轟動京師嘉慶、道光年間,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碼、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逐漸形成相當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體系演變為京劇京劇形成與發展京劇前身: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為主的徽班,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徽班流動性強,與其他劇種接觸頻繁,在聲腔上互有交流滲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戲乾隆年清乾隆五十五年,以高朗亭(名月官)為首的第一個徽班(三慶班)進入北京,參加乾隆帝八十壽辰慶祝演出。乾隆、嘉慶年間,北京舞臺昆腔、京腔、秦腔三足鼎立,相互對峙。徽班到京,首先致力於"合京秦二腔"徽班廣泛吸收秦腔(包括部分京腔)的劇碼和表演方法,同時繼承了眾多的昆腔劇碼(還排演了昆腔大戲《桃花扇》)及其舞臺藝術體制,在藝術上得到迅速提高在聲腔方面:除了所唱二黃調以新聲奪人而外,它更“聯絡五方之音”在劇碼方面:題材廣闊,形式多樣;在表演方面,純樸真切,行當齊全文武兼重,因此適合廣大觀眾的欣賞要求。在演出安排上:據《夢華瑣簿》載,四大徽班“各擅勝場”。三慶以“軸子”取勝(連日接演新戲),四喜以“曲子”取勝(善唱昆曲),和春以“把子”取勝(善演武戲),春台以“孩子”取勝(以童伶為號召)在藝術和經營上方面:能夠發揮專長,取得較快進展。京劇形成與發展(續)嘉慶年間北京已流行西皮調,王洪貴、李六,推動了西皮調的革新發展在徽、漢演員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實現了西皮與二黃兩種腔調的交融開始不同的劇碼,根據不同的來源,分別唱西皮或二黃;後來,有些戲就兼唱西皮和二黃,甚至在同一唱段中先唱二黃,後轉西皮,並能相互協調,渾然一體道光年至道光後期,徽班已在北京佔據優勢戲園當時必以徽班為主徽班成長發展的過程,也就是它向京劇擅變的過程。標誌為徽漢合流和皮黃交融,形成了以西皮、二黃兩種腔調為主的板腔體唱腔音樂體系,使唱念做打表演體系逐步完善。末年,西皮戲大量湧現,徽班中皮黃並奏習以為常,徽班向京劇的擅變到此已基本完成咸豐初年上海已有昆班和徽班演出京劇進上海後,也出現了京徽同台、京昆同台以及京梆(梆子)同台的局面。這對南方京劇特點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同治年同治六年(1867)京劇傳到上海光緒年光緒五年(1879)起,譚鑫培六次到滬,後來梅蘭芳等名演員也經常到滬演出,促進了北派、南派京劇交流,加速了京劇藝術的發展。20世紀初,東至浙江,南至閩、粵,西至雲南,北至黑龍江,都有京劇活動抗日戰爭期間,京劇在四川、陝西、貴州、廣西等地也有了較大發展1919年,梅蘭芳率劇團赴日本演出,京劇藝術首次向海外傳播1924年,他再度率劇團到日本演出,1930年,梅又率由二十人組成的劇組到美國訪問演出,取得很大成功1934年,他應邀去歐洲訪問,在蘇聯演出,受到歐洲戲劇界的重視此後,世界各地把京劇看成中國的演劇學派京劇形成與發展(續)京劇的藝術特色京劇舞臺藝術在文學、表演、音樂、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造型創造方面既豐富又嚴格創造舞臺形象的美學要求也更高,同時也相應地使它的民間鄉土氣息減弱,純樸、粗獷的風格特色相對淡薄,令它的表演藝術更趨於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脫了舞臺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在表演上:要求精緻細膩,處處入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