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贵州毕节试验区20年探索科学发展路.doc

格式:doc   大小:14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贵州毕节试验区20年探索科学发展路.doc

上传人:aluyuw1 2019/8/24 文件大小:1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贵州毕节试验区20年探索科学发展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贵州毕节试验区20年探索科学发展路贵州毕节试验区20年探索科学发展路孙海涛胡跃平毕节,20年前因一场特殊的试验被人们关注——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使这个地区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困境,能否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越穷越生,越生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后,这个贵州省最贫穷的地区开始了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积极探索。20年过去了,探索与试验的结果如何?眼前的一组数字令人欣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减少近70%,森林覆盖率从15%提高到36%,经济总量增长近1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近11倍,贫困人口从总人口的60%减少到5%。多种生态工程兼以基本农田改造,人与环境开始向基本和谐转变在川黔交界的赤水河畔,毕节市清水铺镇橙满园村的土地铺展在落差高达400多米的陡坡上。从河畔到山顶,蜿蜒上升的路两旁是一片片种满雪梨、夏橙、脐橙的果园。成熟的果子已挂满枝头,微风掠过,飘来清香。“你看我们这里都是红沙土,以前大雨一来就要冲掉一层。赤水河就是这样得名的。”村民赵勇告诉我们,他家7亩地,以前种包谷、地瓜,饭都吃不饱。20年前他家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开始试种夏橙、椪柑,现在一年的水果收入超过3万元。“种果树,帮民富;保青山,留后路。”镇党委书记肖玉明介绍说,镇党委坚持这条路子走了20年,村民们正在享受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带来的好处。以经济开发支持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开发,是试验区整个工作的指导思想。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搞坡改梯拴带子、坡地种植绿肥铺毯子、山下发展庭院经济抓票子、基本农田集约经营收谷子,“五子登科”的生态建设新模式,成为毕节试验区综合治理、科学开发的主要方向。从1991年开始,全地区开展了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建设,在石旮旯里炸石砌坎,然后回填泥土改土造田。至今,砌筑石埂60余万条,总长4万多公里,为全区增加基本农田120多万亩,新增耕地12万亩,244万农民直接受益。试验区开展长达10余年的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使全区每年新增造林近3万公顷、封山育林万余公顷。到1998年底,8个县市全部消灭了宜林荒山。2000年以来,。集中投入、滚动发展、区域治理,开发式扶贫培育造血功能黔西县太来乡芭蕉村70岁的老汉何荣华去年养猪发了财,今年建了新房,眼下即将出售的鸡群估计会带来上万元的纯收入。何老汉的致富,得益于当地开展的“开发扶贫、滚动发展”帮扶模式。太来乡是贵州省重点一类贫困乡,芭蕉村又是乡里的重点贫困村。两年前,县畜牧局资助何老汉2500元钱、17头猪崽,与何老汉签订协议,猪繁殖后给畜牧局8头猪崽,其余全归何老汉。何老汉一年后卖了11头肥猪赚了上万元。畜牧局把这8头猪崽给了别的贫困户用于滚动发展。两年里,畜牧局用这个办法帮助村里50多个贫困户饲养生猪,最多一户发展到饲养生猪20多头。芭蕉村现在全村人均收入由20年前的不到200元增加到2800多元。各县根据实际,建立不同的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试验小区。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目标,在一个流域、一个灌区、一个坝子设定项目试验区,集中人、财、物连续投入数年,治理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项目区内共改造中低产田土11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