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风流人物策划案。婷.doc

格式:doc   大小:75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风流人物策划案。婷.doc

上传人:yzhfg888 2019/8/25 文件大小: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风流人物策划案。婷.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风流人物策划案。婷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欢迎收听南卫广播之旅游专题节目,我是今天的主播邓倩,我是黎时换。首先为大家介绍今天的天气,今天是2012年2月17日星期五,无持续风向,微风,白天阴最高温度13摄氏度;最低温度8摄氏度,大家注意保暖哦!现在为大家介绍今天的节目流程,今天的专题在下午5点45分开播,介绍的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草原曼巴——王万青和著名残疾运动员钱惠玉。那么今晚的开播时间为9点15分,我们为大家准备了精美稿文,同时想要点歌的同学可以来点你们喜欢的歌曲。【背景音乐:萤火虫之舞】这里,有最独特的人生这里,有最激荡的经历在这里,你可以看见生命在舞蹈在这里,你可以听见灵魂在高歌这里,就是南卫广播之风云人物榜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欢迎收听南卫广播之风云人物榜,我是今天的主播邓倩,我是魏柳婷。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风云人物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草原曼巴——王万青和著名残疾运动员钱惠玉。<背景音乐:牧羊曲>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似水流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曼巴”在藏语中是医生的意思。医生救人于水火,他们是捍卫生死大门的卫士。医生也是这世上最让人敬佩的人。医生遍布九州大地,各方人民都不能失去他们。在经济十分发达的上海和贫困的青藏玛曲有鲜明的对比。我想,认识一个人,都不回放着在上海的富裕日子不过到玛曲去受苦。可王万青,是个例外。王万青,现年66岁,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是一名中共党员,1968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州玛曲县工作,在贫穷落后的玛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其间,他放弃了多次回上海的机会,凭着对玛曲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艰难地通过了生活关、语言关,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高原。40多年来,他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王万青在阿万仓卫生院的20余年时间里,每年接诊病人3500余人次(当时阿万仓乡总人口3400余人),20年累计接诊7万余人,累计手术上万例,在当时医疗设备不足、乡卫生院基础设施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以精湛的医术,以一名医生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在任阿万仓乡卫生院院长的10年中,他建立了全乡3000余人的门诊病历,使全乡90%的牧民有了健康档案,为开展牧民发病情况分析和提高救治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调到玛曲县人民医院后,他开展的许多手术填补了玛曲高原外科手术的空白。王万青高度重视高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此,他和藏族妻子凯嫪一起起早贪黑,逐一给当地牧民实施预防接种。他曾背着X光机、心电图机,骑马去冬窝子(冬季定居点)为牧民进行健康体检。1981年他一人独立完成了全乡布病普查任务,因阿万仓乡地域黄河上没有桥也无渡船,为了开展计划免疫,他曾经抓着马尾巴冒险来往黄河两岸。1985年阿万仓乡“四苗”接种率达到85%,成为当时玛曲县至甘南州计划免疫工作的先进典型。<背景音乐:故乡原风景>在草原上,至今流传着王曼巴救人的故事。1984年的一天,一名叫南美的10岁牧童,被牛角顶穿了肚子,外露肠管都已变色。万分焦急的家人将奄奄一息的南美送到了乡卫生院。当时,南美的血压都已经测不到了,必须立刻做手术,但乡卫生院根本不具备做手术的条件,但如果转院救治,必须翻一座山、过七道河,如此折腾,孩子性命难保。征得家长和乡里领导的同意后,王万青把两个办公桌拼在一起,当作手术台。一个电灯泡加上一把手电筒,充当了"无影灯"。实施麻醉后,王万青冒着很大的风险,为南美切除了坏死的肠管,接肠后缝合了伤口。10多天以后,南美开始进食了。南美得救了!一时间,牧民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这位神奇的"上海曼巴"。为了减轻牧民群众的痛苦,在玛曲县阿万仓乡工作的二十多年里,王万青一个人,跑遍了当地的山山水水,完成了全乡的布病普查。并逐一给当地的牧民孩子实施计划免疫。因为重视防疫,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王万青所在的阿万仓乡,很多传染病已经得到控制。与此同时,王万青和同事们建立了门诊制度,让全乡90%的牧民有了自己的健康档案。在玛曲草原,牧民们只要一提起王万青大夫,都会竖起大拇指。玛曲县阿万仓乡村民才昂吉:"他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是我们草原上最好的医生,我们离不开他。" 玛曲县阿万仓乡牧民阿姆去乎:"王曼巴经常来给我们看病,他是我们公认的好曼巴"王万青妻子凯嫪:"一些困难的人看不起病没钱,他就好像帮忙一样,给他们垫钱。好好看病"。凯嫪是本地的赤脚医生,也是王万青的妻子,当年,与王万青一块毕业去西部的同学都先后回到了大城市甚至有些去了国外。许多人认为王万青也是要回大上海的,可凯嫪看到了王万青的善良,义无反顾地爱上了王万青并嫁给了他。凯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