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5
文档名称:

宋前悼亡诗的研究.pdf

格式:pdf   页数:1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宋前悼亡诗的研究.pdf

上传人:pk5235 2015/12/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宋前悼亡诗的研究.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宋前悼亡诗研究
研究生: 周如月导师: 莫道才教授年级: 2 007 级
学科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 唐宋方向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先秦至隋唐五代悼亡诗的发展流变状况以及对这一诗歌题材
作综合深入的研究,本文由绪论及四章十八小节构成,正文约七万多字,全文约
十万字。
绪论主要是做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首先,对悼亡诗一词的历史来源进
行了考证,对悼亡诗的正体和变体给予了较为科学的界定,对悼亡诗与其它祭悼
诗歌的关系予以细致辨析。并对研究悼亡诗的文学价值与文化价值作了一定的阐
述。
前三章是对悼亡诗在中国古代自先秦至隋唐五代这一时间段的发展背景、创
作流传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共分为三章十四小节。首先,帝王的躬亲力行为后
代悼亡诗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并开启了悼亡题材的端绪。魏晋南北朝这一时
期是在社会“以悲为美”的整体文风下出现了“名篇定章”之作,这时期的悼亡
诗在一个高起点的引领下慢慢进入平稳发展期。隋唐五代则是名篇迭出的时期,
韦应物、元棋、李商隐、李煌等这样的大诗人以细腻情感笔触夫妻之间的真情,
使悼亡诗显示出无以伦比的哀婉美。
本文的研究从先秦的《诗经》着手,首先对三首富有争议的“悼亡诗”进行
深入的背景挖掘和诗意研究,以期确定其是否是中国古代悼亡诗的源头。经过论
证,虽然排除了《诗经》中的三首诗是悼亡诗的源头之说,但是《诗经》注重细
节和主观感受性的艺术形式对后世的悼亡文学起着极其巨大的作用。到了秦汉,
随着中央集权的专制独裁政体的建立,儒家思想统治的加强,除了做为独裁者的
君主可以随心所欲以外,包括上层阶级在内的个人所受的精神束缚还是较为严格
的, 所以帝王的随心创作和喜好为后世的悼亡文学创作提供了契机。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觉醒开始了,文学也开始进入了自觉的时代。自
汉武帝的《李夫人歌》为文学艺术提供了新的表现题材后,悼亡诗在晋代的潘岳
这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当时时代的特殊背景和诗人有意识地创作使得悼亡诗的
艺术形式日趋成熟,悼亡诗的内容也脱离了口语化并填入了夫妻之间真挚感情的
内涵。但从潘岳以后悼亡诗的创作却趋于平淡,作品慢慢进入套式。尽管如此,
其也为唐五代的悼亡诗的名章倍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隋唐时期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分裂状态,形成了一统天下的局面。尤其是唐代
的经济繁荣、国力昌盛、思想开放、南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活跃,各种各样的
艺术都在这个时候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作为唐代艺术形式的顶尖代表,唐诗散发
着青春的活力和永久的魅力。在这种大形势下,悼亡诗的发展也显示出其经久不
衰的动力。特别是韦应物、元棋、李商隐、李煌等杰出诗人涉足这一题材,更使
得悼亡诗名篇频出,在质量上将悼亡诗推向了发展的顶峰时期。
经过前三章对先秦至唐五代悼亡诗的梳理和分析之后,第四章主要是将悼亡
诗做总体的观感和研究,主要解读“悼亡”的背景和探讨悼亡诗的艺术风格及影
响。如对诗人的经历与悼亡诗的创作之间关系的探讨,诗文相配下“悼亡”所显
现出的两大主题的总结,以及“悼亡”的文化背景及其对婚姻价值的新发现等等。
最后从宋前悼亡诗的艺术特色和悼亡诗的思想家只能和美学价值两个方面全面
总结悼亡诗的艺术特色和影响。
关键词: 悼亡诗; 流变; 夫妻关系; 婚姻生活; 追悔; 伤逝
R e s e a rc h o n M o n o d y in P r e 一S o n g D y n a sty
G r a d u a te : Z h o u R u y u e E d u e a tio n a d v ise r : M o D a o e a i P r o f esso r G r a d e : 2 0 0 7
M ajo r : elassieal Iiteratu re D ireetio n o f Re sea reh : L iteratu re o f Ta n g ,S on g
D y n a sty
A B S T R A C T
T h is P ap e r 15 m a in ly ab o u t th e re se arc h o n th e d e v e lo P m e n t o f m o n o d y in th e
P re一Q in to th e S u i,T an g an d F iv e D yn asties,an d furth er stu d y w as P ut in to th is
subj Preh ensiv ely. T h is P ap er 15 eom 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