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不看过去,只看现在.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不看过去,只看现在.doc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19/8/29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不看过去,只看现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不看过去,只看现在不看过去,只看现在云门文偃禅师是“云门宗”的创始人,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云门家风”。他经常在自问自答中,道出佛法真髓,以开示弟子。据《碧岩录》记载:“云门垂语云:‘十五日以前不问汝,十五日以后道将一句来!’”意思是说,以前的事情我不问你们,你们说说,从今天起打算怎样生活?”禅师说完,一一巡视。弟子们一个个都成了闷葫芦,半声不吭。好半晌,禅师“自代”(自答),说出了一句:“日日是好日。”宋朝的无门慧开禅师,特别为云门的“日日是好日”,写了一首传诵千古的偈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尽管佛教讲前世今生,但更注重未来――当下的修行,虽也能补救过去,更多的,还是寄望未来。这样的观念,在禅宗那里,更强调“当下”,因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的生活,说到底,都只在“当下”。法演禅师率众弟子经行,至山亭小憩夜谈,将归时,灯油燃尽,即命就此情境各下一判语。慧勤说“彩凤舞丹霞”,慧远说“铁蛇横古路”,法演觉得,最好的回答,是克勤的――克勤说:“看脚下。”“脚下”也好,“当下”也罢,云门文偃所说的“日日是好日”也好,无门慧开所说的“人间好时节”也罢,其实都是要我们立足于现在,面向着未来,生活在当下,正所谓“于此处寻净土,于今生觅天堂”。但从这则公案里,我想到的,还不至此。每当我们接手一个新班,总不免向原任老师打听,了解和熟悉学生情况。通常,原任老师都会津津乐道:某某很聪明,某某很听话,某某是班干部……然后,话锋一转,说起另外的状况:某某太调皮,某某不聪明,某某有陋****如此这般,相关学生的名字和他们的表现,就先入为主,印在我们脑海中了,他们的大致形象,也就被基本定型了。希望生活有所不同,希望生活出现变化乃至奇迹,这是人的正常心理。每位学生,面对新老师时,也总是充满期待――期待老师会有所不同,期待生活出现全新的变化。那些平常表现不好、感觉不好的孩子,对新老师,更是充满期望:仿佛,换一个老师,就能换一种眼神,换一个环境,换一种生活。但是,我们的事先工作,那所谓的了解和熟悉,对优秀学生,可能是一份福音,对弱差学生,则可能是一场灾难。基于原任老师的介绍,当我们与他们照面时,其实已经戴上了“有色眼镜”,有意无意间,会给他们贴上各种糟糕的标签;由于过去的阴影,他们在我们眼里,也大多会显得“面目可憎”。尽管我们会不动声色,心里总不免小小的疙瘩,即便他们真有好转,我们也会不以为然。日本江户时代的盘珪禅师,在教导世人时,经常说到“记忆可憎”的问题:“常听人说媳妇不是东西啦,婆婆心眼长歪啦,其实,既不是媳妇的不是,也不是婆婆的不是,而是‘记忆可憎’。只要大家忘掉记忆,媳妇不可憎,婆婆也不可憎了。”就是说,让人们感觉厌憎的,不是彼此的当下状况,而是过去的纷繁记忆。记忆,当然有其可爱之处,曾经的美好、幸福、甜蜜,因为记忆得到保存,并能因记忆而发酵,传导和影响到今日乃至以后的生活。但是,如果记得的,都只是过去的糟糕,不好的成见,那就会让人感觉可憎。可有说,没有哪个姑娘,在出嫁时就憋着劲儿,打算非跟婆婆作对不可;也不会有哪家婆婆,在娶媳妇时就想,等媳妇来了,我非要好好整治她不可――即便是多年媳妇熬出来的“病态婆”、“变态婆”,怕也很少会报这种“隔代仇”。让记忆可憎的,其实是成见――成见,是一种可怕的病。我们与学生的关系,类同于婆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