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奴隶化的中国教师
作者:叶哲  
作为一个教师,我深刻地感受到,整个教师阶层都在奴隶化,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已到了我不得不说的地步。
我们知道,整个中国社会奴性化非常严重。但其中最严重的,却正是中国国民灵魂的塑造者--中国教师。
在教师中,奴性化尤其严重的是广大的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稍为好一点,但并非没有。
让我重点来阐述一下中小学教师的奴化问题。
让我分三个层次来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中小学教师是制度上的奴隶。这个制度便是高考制度。(对初中教师而言,便是中考,而小学教师以及幼儿院教师,则被高考与中考的余威所驱使)在这个制度下, 中国的中小学教师最大的用处便是一个传声筒的用处,成了传送教参知识与报答案的一个工具。失去了一切能动性。也许有人会反驳,说,教师在这个过程也能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啊。
不错,我们是可以发挥一点点,但也就一点点而已。稍不注意,离开了教科书的内容,不仅是学生会有意见(学生都很现实,一旦所讲的内容与考试无关,虽然他们当时表现出很高的兴致,当你一转头,他们就很可能已经跑到校长室去反映意见去了),家长也会有意见,领导也会有意见。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吃不了兜着走。
中国的中小教师的价值确实相当于一个传声筒。下面我想举一个例子。将摆出我的证据来。
--何为教学,我翻阅现代汉语词典1996版发现它是这样定义的
教学: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但我翻阅最近的一期(2001 11期)〈教学与管理〉(一份在教育界算高档次的期刊)时,发现在一篇题为〈教学教育教学的教育性〉文章里,作者是这样定义教学的:"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将一定的教材内容通过一定的手段传播给学生。〈教学与管理〉51页
这个作者真有眼光,取消了教师的能动性,赤裸裸地把教师表述为一种工具。
而今,这种教师的工具化倾向更严重了。因为教师职业"铁饭碗"被打破了,大多数学校都实行了聘任制,有的学校还实行末位淘汰制,实行所谓的优胜劣汰,而孰幼孰劣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哪个教师教的班级的考分成绩好。考分成绩好了,这个教师就是优秀的。考分成绩差了,这个教师就是差的。再没有别的标准了,其他的如一个教师的人品、气质、人文修养、道德修养全都***是扯蛋。
俗话说:身正为范,艺高为师。在当今的制度下,那些"优秀"的教师并不需要身正(尽管办复习班好了,尽管多收费好了,尽管多收礼好了)也不需要艺高,而只要你教的班级考分高。至于你是用暴力手段逼出来的,还是用心理战诱骗出来的,还是用题海战役得手的,这,没人来管。即使来管,也是过过场。你还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而如果你教的班级考分不高,那你就是一个差的教师。不管你有多少理由为你自己辩解。
其次,中国教师是校长负责制统治下的奴隶。
现在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实行校长负责制,而校长负责制显然是一种权利失衡的制度。由于校长掌握了一切权利:教育管理权;人事权:招聘权、续聘权、提升权、撤免权、解雇权;以及财务权。广大的教职工在校长根本没有发言权。虽说工会与党组织有监督权,但由于没有实在性的内容,这种监督权只能是空的。并且,由于校长不是广大教职工自己选任上去的,而是上面教委任命的,校长也就没有一种为广大职工谋福利的紧迫性,在他的意识里,也就不会有替广大教职工负责的观念。结果只能是,大部分的教职工在校长面前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