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字书派与材料派.doc

格式:doc   大小:5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字书派与材料派.doc

上传人:cx545616 2019/8/31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字书派与材料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汉语语音史观之一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潘悟云本文缘起于王力先生在“略论清儒的语言研究”一文中的一段话:“清儒凡是相信材料时,就做出了成绩;凡是迷信字书时,就陷于错误。”什么是字书?就是《说文》、《广韵》一类的书。王力先生认为:“古代的字书和训诂书都是个人的著作,个人的知识无论多么渊博,也终是有限的,而不可能每一句话都讲得很对。”但是押韵、谐声、假借,都是集体的创造,可能某个诗人在押韵的时候用错了韵,但是我们在作韵谱分析的时候,是统计了许多诗人的押韵材料,个别韵例并不妨碍统计结果。这就是王力先生论述字书与材料之间关系的根据。本文把迷信字书的一派叫作字书派,把相信材料的一派叫作材料派。五四时期的中国语言学是整个启蒙运动的一部分,当时启蒙运动的一员主将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说,(一)凡能直接研究材料,便进步,凡间接的研究前人所研究或前人所创造之系统,而不繁丰细密的参照所包含的事实,便退步。上项正是所谓科学的研究,下项正是所谓书院学究的研究。(二)凡一种学问能扩张他所研究的材料便进步,不能的便退步。(三)凡一种学问能扩充他作研究时应用的工具的,则进步,不能的,退步。我在《汉语历史音韵学》一书中曾提到,音韵学的研究方法有面向文献的,也有面向活的语言的。古文献也是古代活的语言的记录,所以并不是运用文献材料就是面向文献。如果把古文献材料当作当时活的语言来研究,就是面向活的语言。如果把文献看作是僵死的材料,就是面向文献。即使是把现代方言材料当作死的材料来对待,也属于面向文献派。我曾经认为现代南方方言中“盖”义的“”可能是“盖”的另一个没有记录下来的形式。孙玉文(2002)就说自己查过北京大学《汉语方言词汇》,上头都说本字是“”,而不是“盖”。他把这本书看作是一本字书,而不知道上面的方言记录与本字考释都是学者个人的研究。他迷信字书,凡是字书上说过的一定正确,也不需要继续深究,而我们则是要追究“”的读音到底是怎么来的。他虽然用了现代方言的材料,但是其方法究其实质是面向文献的字书派。说句公道话,傅斯年所批评的章炳麟在许多方面倒是面向活的语言的。如章炳麟的《文始》“突破了字形的束缚,从音义联系的观点上得到了成功”(王力1947)。“贯、关、环”三字,在字书派看来是毫无相关的材料,但是章炳麟从声音上看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三个字用我们的构拟写出来就是*klon、*kron、*ɡron。语言在文字之先,如果我们的祖先不是用“贯、关、环”这三个表形字去记录他们口语中的这三个词,而是用一种拼音文字来记录它们,我们今天来研究这种文字记录的古汉语的时候,自然就会认为它们之间是有关系的。它们很可能来自同一个词根,通过声母的交替,或者介音的交替派生出三个不同的词形。当然,章炳麟当时还不可能作出这样的构拟,但是他已经意识到它们的语音形式是差不多的。这就是我经常提到的面向活的语言的方法。章炳麟是把古汉语的材料作为当时活的口语的记录来对待,而不是看作是死的文献。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来,章黄在当时是很有创新精神的,如果把面向文献与面向活的语言看作是语文学与语言学的分水岭的话,章炳麟的研究方法中已经包含有语言学的成份。西方的历史语言学传入中国以后,新派的学者更把材料的挖掘扩大到现代的方言与亲属语言。现代语言中的形式不外于两种来源,一种是从古代直接传承下来,一种是后来创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