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幼学琼林》释译(地舆).doc

格式:doc   大小:58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幼学琼林》释译(地舆).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19/9/1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幼学琼林》释译(地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幼学琼林》释译(地舆)幼学琼林》释译(地舆)【原文】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注释】黄帝画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由于天下很大,百姓又多,难以管理,黄帝就画野分州,有百里之国万余。据道教典范《洞天记》云:“黄帝画野分州,乃封五岳”。都邑:古代行政区划的名称,各代划分标准不同,后以都邑指代城市。夏禹治水:相传在尧时期,洪水滔天,百姓困扰,尧命鲧治水,九年无功。后来舜代天子之责,将鲧流放到羽山,并起用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不顾劳累,身先士卒,传说他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他采用疏导的策略,凿山导河,开挖沟梁,引导洪水流向大海,不仅消除了洪水之灾,还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译文】自从黄帝划分了中国的疆域,什么叫王都,什么叫城邑,才有了界限,夏禹平治了洪水,高的叫山,大的叫川,才奠定下来。【原文】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称谓各殊。【注释】宇宙: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译文】天地间的山川河脉从来不曾更改,然而古往今来各个地方的名号却各有不同。【原文】北京原属幽燕,金台乃其异号;南京原为建业,金陵又是别名。【注释】金台:又称燕台、黄金台。相传战国时期,燕昭王为了招贤纳士,筑建土台,上置黄金千两,礼聘天下名士。北京在历史上前后共拥有六十多个正名和别称,其历史名称有二十七个蓟、燕、广阳、广有、伐戎、幽州、涿郡、范阳、幽都、蓟北、南京、燕京、永安、析津、宛平、燕山府、圣都、中都、大兴、大都、汗八里、北平、北京、顺天府、行在、京师、京兆。此外,还有三十多个别称,如蓟门、蓟宛、燕都、燕城、春明、日下、京华、京邑、都城、北都、帝城、帝京、天京、天都、金台等。“幽燕”可以说是作为北京历史地名的一个统称。南京:南京名称始于明代。历史上先后称为冶城、越城、金陵、秣陵、石头城、建业、建康、白下、上元、升州、江宁、集庆、应天、天京等。【译文】北京古时称幽州或称燕国,别名又叫金台,南京就是建业别名又叫金陵。【原文】浙江系武林之区,原为越国;江西是豫章之郡,又号吴皋。【注释】武林:旧时杭州的别称,以武林山得名。杭州西边有武林山(灵隐山),因此古代又称武林。越国:古国名。亦作代称浙江或浙东地区,也专指绍兴一带。豫章:古代郡名,汉初设置,郡治在今江西南昌一带,后用豫章指代江西。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吴皋:这里指吴国的边界。皋,岸,水边的高地。江西在春秋战国时曾是吴越两国的交界地区,所以用吴皋来指代江西。是江西丰城旧称。亦作江西旧称。【译文】浙江从前称为武林,本是越王的故国;豫章、吴皋都是旧时江西的称呼。【原文】福建省属闽中,湖广地名三楚。【注释】闽中:古代的郡名,辖区相当于今福建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闽:古种族名,生活于今浙江南部和福建一带。后因称福建为闽。《周礼》“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七闽指古代居住在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的闽人,因分为七族,故称。湖广:元朝时曾置湖广行省,辖区相当于今湖北省和湖南省。作为地名,主要指湖北、湖南二地。三楚:湖南、湖北旧属楚地,战国楚地疆域广阔,秦汉时分为西楚、东楚、南楚,合称三楚。《史记》以淮北、沛、陈、汝南、南郡为西楚;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为东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为南楚。【译文】福建一省古时统称七闽,湖广地方旧名叫做三楚。【原文】东鲁西鲁,即山东山西之分;东粤西粤,乃广东广西之域。【注释】粤:地名。广东、广西古为百粤之地,故合称两粤。后作广东省的别称。【译文】东鲁、西鲁就是山东、山西的旧名;东粤、西粤即为广东、广西。【原文】河南在华夏之中,故曰中州;陕西即长安之地,原为秦境。【注释】中州:又名中土,中原,中国,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意为国之中,华夏之中,古称中州。长安:西安的古称,意为“长治久安”,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及政权建都于长安。【译文】河南位于中原的中心位置,所以又称为中州;长安为陕西首府,古代是秦国的辖地。【原文】四川为西蜀,云南为古滇。【注释】西蜀:四川省的简称。古国名。四川曾有古蜀国,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因此简称蜀,因在中原以西,所以称西蜀。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云南省大湖,在昆明市西南。滇:云南曾有古滇国,所以简称滇。【译文】四川是西蜀领地,云南为古滇国属地。【原文】贵州省近蛮方,自古名为黔地。【注释】蛮:中国古代对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黔地:秦时曾在贵州一带置黔中郡,因此贵州又称黔地。另一联略异:贵州僻处蛮方,荒服旧为黔地。荒服:古“五服”之一。称离京师二千到二千五百里的边远地方。亦泛指边远地区。《书经》:“五百里荒服”。何为五服: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译文】贵州地处南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