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美国货币史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3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美国货币史读后感.docx

上传人:aluyuw1 2019/9/1 文件大小: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国货币史读后感.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美国货币史读后感《美国货币史》读后感弗里德曼和施瓦茨合著的《美国货币史》是货币理论实证研究之巅峰杰作,是货币主义学派之核心文献,是弗里德曼诺贝尔奖之主要成就。该书1963年由普林斯顿大学首次出版发行,成为学术界一件大事。自问世之日起,《美国货币史》旋即成为所有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研究者之必读经典,亦是货币经济学领域引用率最高之学术著作。此前也听说过《美国货币史》不好啃,毕竟时间跨度很长有百年之久。但既然作为一部经典***巨著,又是一本不得不读的经济学专业著作,理所当然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让我有机会一探的它庐山真面目。《美国货币史》洋洋大观,其主旨,以金融研究界的共识,一言以蔽之,就是“货币很重要”:货币是一个对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独立而可控的力量。在经济史上,可能很难找到比2008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更好的案例来分析和印证“货币很重要”这个观点了。如果说此前的经济周期基本上是从实体经济的投资和消费活动扩散到金融市场的话,那么,2008年的次贷危机可以说是第一次全球意义上从货币金融市场的动荡迅速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新的经济周期,货币金融因素成为经济波动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主导这场全球金融海啸的,是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制造出来的、被高杠杆扩散到全球的“有毒资产”,是华尔街自己制造出来的“货币魔鬼”。货币从这个层面再次证明了它自身的重要性。在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下,美国一些金融界人士一度认为,美国不幸之中的万幸,是在金融危机中,以研究大萧条著称的伯南克教授,正好担任美联储的主席,这使得此前只能代表伯南克研究水准的关于大萧条的专业成果,能够迅速成为美联储的力度很大的具体政策举措。如果从通常的教科书意义上,伯南克及其领导下的美联储在危机中采用了种种政策措施,在传统的中央银行学中多数是“非典型的货币政策”,但是其基本思路来自伯南克对于大萧条的研究。而在对于大萧条的种种深刻的研究中,弗里德曼及其《美国货币史》都是其中的权威著作,说伯南克的研究和当前的政策深受弗里德曼《美国货币史》的影响,并不是一个很夸张的说法,读者可以从本书的分析脉络中找到当前美联储和全球央行救市政策的理论上的蛛丝马迹。这样,在种种机缘之下,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本来是一本有点晦涩的、专业的经济金融专业著作,现在因为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海啸的关系,竟然更像是一本专业著作中的畅销书了: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投资者,都可以从中寻找理解当前金融危机走向的历史经验和理论的启迪。《美国货币史》就像一个灵感之源和智慧***,激发一代又一代经济学者去重新考察“大萧条”。我们可以说,迄今为止对大萧条的研究,主要方向就是对弗里德曼“货币供应量视角”之前后左右的深度扩展。对“货币供应量视角”前后左右的全面扩展,差不多涵盖了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全部成就。该书以货币存量为主线,研究了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作者通过对货币供应变化和通胀水平的因果关系的细致描绘,证明了货币政策对于一国经济运行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货币在稳定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地位。全书将繁杂详尽的历史统计材料与具有敏锐洞察力的经济分析完美地融于一体。书中许多视角独特的分析以及具有开创性的研究结论,例如作者关于1929-1933年大萧条的分析和解释,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深化了全球金融界对金融市场的理解。《美国货币史》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