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茅山后裔》
作者:大力金刚掌
声明:本书由收集整理制作,仅
供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
请支持正版.
作品相关
序
序:
道教,源于战国时期,楚国苦县人李耳(也就是人们常
说的老子)是当今道教公认的创始人。相传李耳活了 160
多岁(也有传说其寿元二百有余),而后成仙,从宋代
开始被尊为“太上老君”,其所著《道德经》被公认为
道教的思想之源。
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变中,道教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可谓深
远,虽说佛教在后来几乎主宰了中国的宗教发展,但道
教却始终在民间占有着不可撼动的位置。大多民间驱邪、
镇鬼的仪式或方式方法,大多是从道教理论演化而来的,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佛教的角色,大多是以祈
福、祭祀为主,而那些奋斗在驱魔镇邪第一线的,却大
多是道教的传人。
中国历来是一个新鲜事频出的国度。在西方,好像能够
降临在实世的反面形象仅有“吸血鬼”这种不疼不痒的
角色,而在中国却不然,各种各样的仙鬼传说举不胜举,
四仙(即狐仙、蛇仙、黄大仙也就是黄鼠狼、刺猬四大
仙)、厉鬼等等超自然事物均被老百姓视为不祥之例。
有需求就有满足。在这种复杂的民间文化中。道教的宗
教体系不断扩大,根据老百姓的诸多需求,逐渐分支出
了“宿土、麻衣、众阁、全真、茅山”五大分支,其中
宿土主修工程修缮、建都立基,后世的一些风水学理论
大多起源于宿土,而麻衣则主修预测、占卜,大家比较
熟悉的麻衣神像实际上就是麻衣理论的沿袭。众阁与全
真主修武学与修身,其中众阁讲求的是得道成仙、长生
不老,全真则主张激发人体本源的潜质,现在看来的一
些所谓隔空取物的特异功能,在当初全真而言,至多算
是修得小成,根据《汉书•道德传》记载,早在
汉初,道教便分离出了众阁与全真的雏形,年过三百却
看似三十、移形幻影、飞檐走壁、点石成金之能有如蝼
蚁之聚,后世的武当,便是道教全真的分支。
然而,在历史演变与人们意识概念的不断变化中,真正
意义上的宿土、麻衣、众阁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
则是更具经济利益的看风水、算命等个别理论的兴盛。
在中国民间,这些道教分支中唯一还有正宗传人的,除
全真外,便仅属茅山了。
茅山道术,又称茅山术,是道教中攻击性最强、也是最
难修的一门分支,这门道术讲求以“驱”为主,以“降”
为佐,其原理大概是激发人体本能的潜质,或者借助某
些符咒的特有力量,驱散或者说赶跑某些在老百姓看来
不吉利的东西,民间有一种误区,即所谓的“灭”,许
多人认为所谓的鬼怪是可以彻底“消灭”的,其实不然,
在茅山道术中,神鬼概无灭之理,最多是将其驱赶、封
禁或是“降伏”(所谓降伏便是鬼怪自知不是对手,主
动弃暗投明),在民间,许多驱鬼伏魔的巫婆神汉,其
方法本源都与茅山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茅山道术的众多传人并不是道士,这就跟源于麻衣的算
命先生大多不是道士的道理一样。正宗的茅山术博大精
深,真正的茅山传人,不但要精通茅山术的自家知识,
对其他类似于麻衣、宿土等分支学说的理论都要有所了
解,众阁、全真的武学基础更要修学一二,许多驱鬼降
魔的巫婆神汉,仅仅懂得皮毛,便可呼风唤雨于一方,
可想而知,如若真正修得到茅山术的真髓,将是什么样
子。
没有刀光剑影的打斗,没有飞檐走壁的神功,这不是一
部虚张声势的视觉大片,而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玄幻小
说小说,故事主人公是张国忠、张毅城父子将运用茅山
道术踏足天下,从驱鬼镇邪到盗墓发冢无所不及,民间
冤案、千古谜团将被一一揭开,他们的足迹甚至遍及亚
欧异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信仰,中国
最厉害的茅山道术,是否能一展全长?
茅山小序
1937 年 12 月 16 日。
这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一切事都好比往常一般进
行着,整个茅山鸟语花香,似乎没什么不同。
书房中,被翻乱了的典籍散了一桌子。天际邪云,诸宿
暗淡,马思甲怎么也想不通到底怎么回事,既然占先天
卦得出国运尚可,怎可能出现此种苍生涂炭之兆?莫非
是天灾?就在这时,大徒弟李真峦连滚带爬的跑回了乾
元观,一口气没上来便直接昏倒在了大殿的台阶上„
“魂飞魄散之相„”扒开大徒弟的眼皮,马思甲不禁眉
头紧皱,作为茅山掌教,马思甲与历任掌教一样,也自
创了一些东西,其中最厉害的便要数“眼相”。与“面
相”、“手相”不同,“眼相”并非是占卜未来吉凶的东
西,而是人在出现异常的时候用来相看是否为怨孽所致
的方法,从李真峦的“眼相”看,其昏倒虽说不是什么
怨孽所为,但却出现了“魂飞魄散”的眼相,用具现代
的话说,原因无外乎“过分劳累”或“伤心过度”。
“七星针”过后,李真